补偿金发放要直接
2013年3月,缅甸官方媒体公布了中缅合资莱比塘铜矿项目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报告认为,莱比塘铜矿项目应继续进行,但在环保方面有所欠缺,需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2012年11月,缅甸发生针对中国公司在实皆省蒙育瓦投资的莱比塘铜矿的抗议活动,抗议者以环境污染、补偿不公为由要求关闭该项目。
由于缅甸国内政治环境的剧烈变化,民间力量迅速崛起,环保呼声日益强烈,给在缅甸投资的外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剧烈推进过程中,缅甸反对派和民众把对前军政府的不满宣泄在与军方公司合作的中资企业项目上,而土地问题是当地居民的重要诉求,也往往成为抗议的导火索。环保问题在缅甸日益政治化,也成为反对派攻击政治对手的利器。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中国万宝矿产铜业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缅甸蒙育瓦铜矿项目,实地了解铜矿项目土地、环保问题背后的真相。当地分析人士表示,在中缅铜矿抗议风波的背后,是缅甸政治反对派“民盟”和“88学生组织”,他们试图将环境、土地拆迁等问题政治化以求博取利益。
经介绍,蒙育瓦铜矿项目中的莱比塘矿涉及4个村子、442户居民的搬迁,万宝公司将拆迁全权委托给合作方缅甸经控公司负责,并高于缅方标准数倍支付土地补偿金。然而本报记者在走访蒙育瓦镇村民时发现,由于缅甸中间环节层层盘剥,村民拿到的补偿款往往只有30%—50%。万宝公司副总经理沈新华告诉本报记者:“一开始主要是由当地村民提出和土地补偿有关的经济诉求,中方将这一事件交给了缅甸合作方来处理。后来却发现缅甸合作方自身介入了纠纷,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吸收外部的政治势力加入进来,并提出了和村民经济要求不相干的政治口号。”随着局势发展,许多组织掺和进来。最终莱比塘铜矿事件由经济、土地、环境等问题,转变成政治问题,抗议风潮愈演愈烈。
缅甸恒泽集团副董事长、缅甸援助商业联盟(MBCA)主席马丁·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纯粹的经济问题,最终被故意扩大为政治问题,没有解决好土地纠纷是导火索。一些当年已经签订了土地补偿协议的村民,也在想如何能够获得实际利益,当时已经接受补偿的土地现在又会重新索取高价补偿。”
实际上,中国在缅甸投资的大型工程和项目近年来逐步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补偿款的发放,聘请国际上知名的环境评估公司做环保评估基本上已经是通行的做法。蒙育瓦铜矿采用目前被国际公认最为环保的湿法炼铜工艺,此外,投资方万宝公司预提大量资金用于对矿坑的回填复垦工作。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耿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铜矿在环境控制方面都是经过国际资质认证的,目前由新加坡的SGS机构对现场进行环境评估和审计认证。
另外一个中国在缅大型投资项目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发生土地纠纷,中国石油公司坚持把土地赔偿款直接发放到居民手中。虽然该项目也受到一些环保、人权组织的反对,但是记者采访的沿线居民都表示“支持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曼德勒附近皎涩镇村民埃奥说:“中国公司提供了高额土地补偿款,而且十分注意土地生态恢复,我们很满意。”中石油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昌亮对本报记者说:“面对种种压力,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进展顺利,这与中石油大力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分不开,尤其在土地拆迁补偿方面坚持直接将补偿款交给村民的做法,效果很好。”
马丁·潘说:“中国公司进入当地,在土地拆迁等问题上不可以完全放手给当地合作伙伴,最好与合作方一起,进行细致的入户调查,争取每家每户都满意,就可以避免因土地问题产生纠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