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6日电(王南)为期两天的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成立暨伊朗历史与现实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今天在此间结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廖学盛前往出席。前往出席的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约30人。
在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成立暨伊朗历史与现实问题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原中国驻伊朗、黎巴嫩大使刘振堂作主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召集人毕健康分别发表致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主持了开幕式。
刘振堂在作主旨报告时,首先向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成立表示祝贺。他结合自己常驻阿拉伯国家和伊朗的切身体会,深入浅出、风趣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对伊朗的认识和中伊关系的看法,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他希望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认真开展研究,努力促进中国与伊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他还现场回答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有关提问。
张顺洪在致词时表示,伊朗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成立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就是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中国学术界与伊朗学术界的联系,深化对伊朗的认识,资政建言,服务社会,为提升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友好关系提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在研讨会上,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伊朗研究中心主任黄民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宋岘、李春放先后主持了专题研讨。
在研讨会结束前,毕健康作总结发言。他说,历史与现实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本次研讨会的特色,就是以现实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研究历史,以历史研究的深度探讨伊朗问题,认识当今世界。从会议的发言和讨论看,大致可以用3个主题词概括这次学术会议,即“历史”、“民主”和“现实”。
毕健康表示,今天,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而在古代世界,有疆域而无国界,各民族、各国家或政治实体之间的交往,通过战争、贸易和传教等形式展开,相当频繁,影响深远。中国与伊朗在古代的交往,是双向互动,因此有学者极为细致地考订了中国医药西传的个案,得出了《中医宝书》传播到伊朗,而中医并未在伊朗及周边地区流传的缜密结论。另有学者以考古发掘为基础,指出伊朗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展示出古代世界人类社会密切交往的图景。当然,伊朗对亚述学的贡献也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与会专家学者以伊朗视角、中国视角和全球文明演变的宏大视野,研究伊朗及周边地区的古代历史。
毕健康认为,民主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有学者从理论高度,阐述伊斯兰教与民主的关系,并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有学者力图超越对伊朗的“宗教魔镜”,从伊朗与资本主义发展、伊朗资产阶级的演变考察伊朗民主问题。而伊朗政治稳定,既关乎伊朗所谓伊斯兰民主模式,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从伊朗社会思潮入手,对于我们审视伊朗未来的政治改革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索罗什为研究对象,深化了我们对伊朗民主问题的认识。
毕健康指出,对历史的研究终究要对现实的关切上来。有的学者把伊朗的民族与宗教问题,置于历史的纵向考察与地区的横向比较的坐标中,做出具有启发性的诠释。还有学者从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角度,考察伊朗民族的意识形态问题。
毕健康最后表示,对伊朗核问题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是本次会议的高潮之一。还有学者就伊朗战略地位与世界格局发表见解,认为伊朗具备成为伊斯兰核心国家的条件,将在宗教、文明上推动多极世界的出现。总之,研讨会顺利完成了预定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研讨会相关专题为伊朗宗教与政治民主问题、伊朗古代的世界与中伊交往、伊朗民族与外交。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主办。
为了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内资源,联络国内从事伊朗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加强对伊朗的研究,努力为国家的中东战略和中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决定成立伊朗历史与现实研讨小组。
- 外交部:中方对日方出动航空自卫队飞机高度关注和警惕
- 日本新驻华大使期待改善中日关系
- 海江田当选日民主党党首后当场写中文七言诗明志(图)
- 日本民主党党首换人野田落寞搬家
- 安倍晋三出任日本新首相并组阁
- 韩国若引进全球鹰无人机 可监视朝鲜30厘米物体移动
- 普京谈“重启”俄美关系:根本不清楚重启什么
- 高清:朝鲜青年学生举行舞会纪念金正恩祖母诞辰
- 高清:日本新驻华大使在京召开首场记者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