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BBC前总裁恩特威斯尔在伦敦出席议会听证会后离开。 |
英国广播公司(BBC)前著名主持人吉米·萨维尔40年间持续性侵儿童丑闻不久前被曝光后,不断有受害者指控他们多年前曾遭受萨维尔恶行伤害,受害人直言批评BBC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纵容性骚扰行为。这起震惊英国社会的媒体丑闻近期持续发酵,BBC名牌栏目又播失实报道,引发英国朝野极大不满。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络版报道,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局长伯纳德·豪11月27日承认,在开始调查萨维尔性侵儿童丑闻案仅6周时间内,警方耗资就达200万英镑。由于案件牵涉范围大,受害者人数多,犯罪嫌疑人分散于伦敦周边各地,伦敦警方专门成立了30人的“紫杉”行动队。据行动队成员透露,还在本月早些时候,他们接触到的萨维尔性侵案受害者已高达450人。
人们的不满情绪主要针对两件事:一方面,丑闻调查耗费巨大,却都要转嫁到因取暖费上涨而苦熬寒冬的普通百姓头上;另一方面,对BBC管理不善、导致播出不实节目的前总裁恩特威斯尔却拿了45万英镑的离职金。
这位上台还不到两个月的前总裁恩特威斯尔在BBC工作仅54天,却拿着相当于他一年工资的离职金走人。英国首相府称“很难解释”这张告别支票的合理性。英文化大臣玛丽亚·米勒也表示,恩特威斯尔的聘用合同里写明离职金是6个月工资,因此BBC托管会需要解释离职金为何加倍。
BBC托管会主席彭定康27日因此在英国议会遭到严辞质问。彭定康在接受质询时说,作出这样的安排他别无选择,因为恩特威斯尔和他的律师态度坚决:如果要恩特威斯尔辞职,就必须付给他一年的工资,否则就不辞职。彭定康说,如果不满足恩特威斯尔的要求,他就要把BBC告上仲裁法庭,而且很有可能胜诉,因而打官司对BBC更不利,还可能要额外多付给他8万英镑。但议员们显然对彭定康的辩解不买账,已经要求他引咎辞职。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BBC资深记者对本报记者表示,对《新闻之夜》的失实报道丑闻感到不敢相信,这对BBC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件,管理层的失误对BBC的公信力造成的负面影响简直不可挽回。
BBC资深节目主持人戴维·丁布尔比曾在一档节目中表示,BBC现在的危机是其管理层一手造成的,臃肿庞大的领导层和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文化导致员工丧失信心,士气低落,大家都搞不清楚很多决定究竟是谁、是怎样做出的。
英国下议院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主席约翰·惠廷德尔表示,接连不断的丑闻让BBC陷入其成立90年以来的最严重危机之中。毫无疑问,“BBC的公信力已经严重受损”。
在记者采访到的几位伦敦市民中,他们均表示不愿再为BBC支付电视费,称这只不过是不断助长其“制造丑闻”的能力。一位英国网友评论称,BBC的丑闻只是以BBC为代表的英国媒体业走下坡路的又一个典型案例而已,这些媒体在点评他人时异常高调,却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松懈不堪。
萨维尔性侵儿童丑闻的曝光,引发英国民众再次对长期存在于英国媒体及娱乐业的丑恶性文化及其误导民风恶果的严重不满。英国《卫报》28日在头版刊登报道称,一份民意测验结果显示,79%的民众赞成依据法律组建独立的媒体监管机构。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娜塔莉·范腾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BBC已经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新闻机构存在,而是整个英国文化的一部分。BBC要想继续维持其多年所建立起来的公信力,必须接受更多的舆论和社会监督。
(本报伦敦11月28日电)
点评:动摇的不只是公信力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公信力对一家媒体来说,既是其能不能抓住受众眼球的关键,更是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这个道理不会因为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不同而有任何不同。即便是在被标榜为现代新闻业发源地的英国,也同样不会例外。
BBC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丑闻,就再一次证明,一旦一家像BBC这样的媒体的公信力被动摇,那将意味着什么?
塑造媒体的公信力是需要一些基本条件的,其中有两条不可或缺。首先是严格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只有对采编人员的严格约束和管理,才有可能打造出可靠的公信力。
其次,媒体公信力的打造,还要靠媒体从业人员高度自觉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媒体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媒体的成败,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决定了这家媒体能走多远。
失去了这些基本的条件,媒体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不幸的是,这一次,BBC这部被刻意打造成的“传媒界教科书”,是用自己的一连串丑闻,来反证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的。
BBC是英国媒体的品牌,是英国形象的品牌,其管理模式更被誉为“不可复制的成功”。不过,当一个接一个的丑闻被揭开,当这些丑闻最终被写进英国新闻史乃至于世界新闻史之中,人们对“英国品牌”的认识,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