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演讲时,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的鼓岭故事。近日,根据这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梦中鼓岭》,已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预计明年第三季度开拍。
鼓岭位于福州东郊,因其优美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很早就成为避暑胜地。历史上,福州鼓岭与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鸡公山等避暑胜地齐名。
11月8日,顶着阵阵秋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福州鼓岭,寻觅这个跨越百年、延绵不绝的传奇故事的点点滴滴。
Kuling之谜
这个百年传奇故事的男主人公是密尔顿?嘎登勒,生前为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嘎登勒家族与中国的联系延绵四代人,历时一个多世纪。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通商口岸开放,大批西方传教士和商人涌入。1886年,美国人伍丁在福州鼓岭宜夏村建起第一座别墅后,英国、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在福州人员联合成立“鼓岭联盟”,在此先后建起300多座别墅。此外,还兴建了教堂、医院、俱乐部、游泳池和邮局等设施。小小的宜夏村名噪一时。
嘎登勒的父母也是在这一时期来到福州,并在1900年前后在鼓岭建起了别墅。1901年,由于父母短暂归国,嘎登勒出生于美国加州。10个月大的时候又随父母回到福州,直到1911年全家迁回加州。
嘎登勒的童年时光是在福州度过的,以至于他一生都保持着中国的饮食习惯——早饭喝粥,每天都要吃一顿米饭。在嘎登勒教授的亲属中,有6位出生于福州协和医院,其中有他的3个哥哥和1个姐姐以及大哥瑞的两个儿子。瑞曾任福州格致书院校长,他珍藏了一大本往日在中国生活的照片和有关材料。
由于各种原因,嘎登勒从此再也没有来过中国。晚年的嘎登勒教授非常渴望能回儿时生活过的地方看看,辞别人世之际,口中还喃喃不绝地呼唤:“Kuling,Kuling……”1986年2月3日,嘎登勒辞世。
“Kuling”到底是什么意思?多年来,嘎登勒太太被“Kuling之谜”困扰着。她一直在猜测其意:他在渴望一阵凉爽(cooling)的风,还是要去一个凉爽的地方?虽然一时没有答案,但嘎登勒太太坚信,那是一个跟中国有关的事情,因为她深悟这个家族的中国情结。教授去世后,加州大学出版《在忆念中》一书时,嘎登勒太太一再坚持,加入了这样一段话:“密尔顿?嘎登勒1901年2月10日生于加州圣克鲁斯。如果不是他的父亲暂时返美,他原本应该在中国出生。度过他的9年中国生活后,嘎登勒随家搬回加州。”
几年以后,嘎登勒太太结识了中国留美学生钟翰,便把Kuling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他听。可对于在湖北长大的钟翰来说,虽经多方打听,Kuling仍然还是一个谜。终于有一天,嘎登勒太太在教授的遗物中发现了11枚邮票,贴在一张晚清中国人的照片周围,而且邮戳俱全。经钟翰辨认,发现其中10枚都盖有“福州?鼓岭”字样。谜底揭开,老人激动万分,为丈夫圆梦的愿望强烈地冲击着她,她决意要来探访中国Kuling。
习近平邀请
钟翰为嘎登勒夫妇的一片中国情缘所感动。恰好,199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海外记事》征文比赛启事,主办方为人民日报国际部。正在美国加州读书的钟翰通过国内的朋友得知此事,写下饱含深情的《啊,鼓岭!》,道出要帮助嘎登勒太太寻访鼓岭的真诚心愿。
这篇征文通过钟翰国内的朋友转寄到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手中。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当年正是征文活动的参与者之一,至今还记得编辑部争相传阅钟翰的《啊,鼓岭!》文章,原稿密密麻麻地写在纸的正反两面。负责稿件编辑的柯月霖立刻就发现了文章的魅力,编辑部一致同意该文获得此次征文比赛一等奖。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发表《啊,鼓岭!》一文,这篇文章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福建省委组织部离休干部汤弘庆致函人民日报和文章作者,怀着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详尽介绍了鼓岭的变迁,既弥补了作者对鼓岭一无所知的缺憾,更慰藉了大洋彼岸嘎登勒太太对她丈夫生活过的那片热土的深深思念。
深受感动的广大读者中,还包括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看完这篇文章,习近平找来市委办公厅主任陈伦,告诉他文章写得极感人,并请他了解作者的情况。陈伦立刻给人民日报社打电话,在得到作者的联系方式后,陈伦马上给钟翰去信,邀请他陪同嘎登勒太太于当年8月造访福州。同时,陈伦也邀请了人民日报记者陪同前往。
嘎登勒太太接到邀请时激动万分,尽管刚刚完成“中国长江12日游”,她还是欣然应邀如期而来。
1992年8月21日12时30分,一架波音737客机从北京起程飞往福州。机舱里,年逾七旬的嘎登勒太太,长时间凝望窗外缓缓飘过的白云,仿佛是在深思,抑或在回忆。同行者中,有《啊,鼓岭!》的作者钟翰,有此次征文比赛的组织方人民日报国际部资深记者柯月霖和年轻记者吴绮敏。
到达下榻的温泉大饭店时,嘎登勒太太的房间里已摆上了以习近平的名义赠送的一篮鲜花:晚香玉、唐菖蒲、月季、康乃馨、文竹……盛开的鲜花,映衬出福州人民对远方来客的欢迎之情。
8月21日晚,习近平设宴为嘎登勒太太接风。他亲切地说:“我们今日相见可谓有缘,感谢钟翰写了这样的文章。福州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外友好交往史也十分悠久。几百年前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就是从这里出发与外国缔结友谊的。鼓岭过去曾是外国友人避暑的别墅区,您的先生也是当时与这里有过交往的国际友人之一,我们十分珍重这样的国际联系,珍重您先生对这里的相思和友情。今日请您到这里来看看他流连之处,也是为了重叙这份友好。希望您此行愉快。”
在柔和的灯光下,嘎登勒太太容光焕发,万分激动。她对习近平说:“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此行十分幸运亦富有意义。我将把这里发生的故事,告诉美国加州的朋友。”
欢迎晚宴后,嘎登勒太太拿出经过教授细心照料的一对漆画瓶送到习近平手中,表达感激之情。据钟翰介绍,这对漆画瓶已被嘎登勒家族珍藏了近百年。习近平说,这对画瓶将被收藏在福州市博物馆,让福州人民记住其中蕴涵的友情。习近平代表福州,送给嘎登勒太太一对具有20世纪90年代工艺特点的棕红漆瓶。
两对漆瓶的交换,仿若两国人民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织。友好的情谊正是在这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源远流长。
柳杉树下
8月22日,嘎登勒太太一行登上鼓岭,来到嘎登勒梦中的地方。
群山起伏,云雾缥缈。绿荫掩映之中,一幢幢西式别墅伏卧鼓岭山间,那就是嘎登勒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身着绿衣和白底花裙的嘎登勒太太静静地伫立在凉亭;微风轻轻地掀拨着她的卷发,思绪飞到遥远的地方。此刻,教授临终声声呼唤的“Kuling,Kuling……”又在她的耳畔回旋,她的心在与之对话,她的情感在与之交流,教授刻骨铭心的梦终于圆了。嘎登勒太太终于体味到丈夫情之所钟的原因——鼓岭的山,鼓岭的水,鼓岭的人,鼓岭的情,构成了他童年金色的梦。
中午,嘎登勒太太来到一座老别墅(今已命名为宜夏别墅)。别墅前有一棵高大粗壮的柳杉,这就是著名的“千年柳杉王”。嘎登勒太太仰起脖子看着树顶,她对同行记者说:“先生告诉我,小时候就跟中国的小伙伴们比赛看谁先爬到树顶,他赢了高兴得在树上哈哈大笑。” 同行人员折了一根柳杉枝递给老太太说:“您可以从这根树枝上感受到他的笑声。”嘎登勒太太把树枝放到鼻子前仔细嗅着,然后慢慢在空中挥舞。整整一下午,嘎登勒太太都攥着那根树枝,即使开座谈会时,也没放手。
“我能见到嘎登勒小时候的中国伙伴吗?”嘎登勒太太迫不及待地问,“我非常渴望见到他们,我是替他来重续情谊的。”当得到陪同她探访的原鼓岭乡乡长王培棋的肯定答复后,老太太高兴得手舞足蹈。
下午3点,9位八九十岁高龄的鼓岭老人来探望嘎登勒太太,嘎登勒太太上前热情地跟每位老人拥抱。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其乐融融。老人们回忆说当时中外居民相处得很和睦。年届九旬的刘雪金老人提到有一户外国人姓“嘉”,嘎登勒太太顿觉喜不自禁。因为在教授留下的各种纪念物中,有一枚刻着他幼时姓名的寿山石印章,其中正有这个“嘉”字。当提到打老虎的故事时,嘎登勒太太说这正是教授的大哥瑞曾有过的经历。
嘎登勒太太还说,大哥瑞的儿子也在中国出生。如果有一天他们故地重游,能够与祖父辈的中国朋友的后代共同种下代表友谊的柳杉,那该是多么美妙的场景!
谈话进行了很长时间,兴致难尽。分手时,鼓岭老人与嘎登勒太太一一拥抱话别。夕阳中,那灿烂的微笑格外亲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鼓岭之夜微风习习,宜夏别墅里,嘎登勒太太进入梦乡。多年的心愿终在一日了却,留下的自然是愉悦的安然。
翌日一早,嘎登勒太太逢人便说:“这是我来中国后睡得最香的一夜。”游历鼓岭是令人激动的。驱车而上,穿越空潦烟雾,来到鼓岭顶峰鼓顶。看着连绵群山,嘎登勒太太双手抚胸,良久未语。
嘎登勒太太不仅替丈夫实现了心愿,而且看到了鼓岭更加美好的今天。从山上下来,嘎登勒太太还参观了福州郊区洪山乡,访问了洪山老人活动中心。嘎登勒太太由衷地表示:“此行使我了解到许多事,也学会了许多东西,不仅观赏了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这里的建设成就。”
福州之行即将结束,临别依依。嘎登勒太太动情地对记者说:“我到过中国数次,这趟最快乐、最开眼界。我感谢所有让这个梦变为现实的人们。”嘎登勒太太还告诉大家,她回美国后要把此行所得中国朋友的名片粘贴起来,展示给美国朋友,也留作永远的纪念。
“中国有句古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您的这次访问虽然短暂, 但从您身上以及您丈夫矢志不渝的眷恋之情, 我们足以看到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天长地久。”习近平为嘎登勒太太此行成功所发贺信写道,“我相信,由人民日报刊登的钟翰先生的《啊,鼓岭!》一文引出的感人故事,将在福州以至更大范围内广为流传,将激励更多的人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继续做出努力。”
临别福州,那位读罢《啊,鼓岭!》后曾激动地致函人民日报和钟翰的老人汤弘庆,拿出一块自己篆刻的寿山石图章送给嘎登勒太太。他说:“这寿山石代表长寿,装印章的盒子是我妻子亲手做的。送给嘎登勒太太,作为中国老人回敬美国老人的心意。”人们看到,印章上刻着“人民友谊万古常青”。
回到美国后,嘎登勒太太给记者来信说,在美国,她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聚会,讲述已经真正属于她的鼓岭故事,让众多美国朋友分享来自中国的美好记忆。她要把这份情谊永远传承下去。
20年后
20年过去了,美丽动人的鼓岭故事还在继续……
2012年2月,习近平访问美国,在一个重要场合发表演讲时,详细地讲述了嘎登勒夫妇的鼓岭故事:“1992年春天,我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眷念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的故事……”习近平说:“我相信,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习近平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美国友人的赞同。
20年过去了,萦绕鼓岭的国际情缘还在涌现。2012年9月25日至29日,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0多位国际友人同热情好客的福州人民又相聚鼓岭。其中有加里?嘎登勒和李?嘎登勒兄弟二人,他们的祖父就是密尔顿?嘎登勒教授的长兄瑞。他们手中拿着祖父珍藏下来的一大本往日在中国的生活照片和家族资料册,兴奋不已地将百年老照片同眼前景物一一对比。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再次受邀来到鼓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终于回家了!”加里动情地告诉记者,鼓岭美丽的风景和友好的人民让他们明白,叔公为何临终前还在喃喃絮念“Kuling,Kuling”。“嘎登勒家族的根在福州,所以1987年访问福州时,我们曾专门装了一罐白塔脚下的泥土带回美国作为纪念。”李?嘎登勒说。
帮助嘎登勒兄弟续结鼓岭缘的是来自福州友好城市——美国塔科马市的族谱学专家戴维?摩尔斯。摩尔斯感叹地告诉记者:“可惜嘎登勒太太去年离开了人世,但所幸的是,我找到了同样对福州怀有友好情谊的嘎登勒家族传人。”
记者采访本次寻梦活动时,遇到一位有着“双重鼓岭缘”的女士——莎莉?安?帕克斯。她是第一个在鼓岭建设西式别墅的英国人托马斯?任尼的后人,她的丈夫又是曾经在鼓岭生活过的美国友人麻安德。“我先生念念不忘中国,经常在家中练习中国书法,经常去中餐馆同中国人用普通话和福州话聊天。可惜他因身体原因此次无法成行,但我会把这里的一切讲给他听。”帕克斯动情地说。
几位美国友人不约而同地讲起习近平访美时的演讲,非常赞成发展美中民间友好,愿意为美中友好事业多作贡献。福州市委书记杨岳会见他们时表示:“你们的到来也标志着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在群众中的厚植传承,福州正在创建鼓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欢迎国际友人前来感受鼓岭的魅力,传唱鼓岭的故事。”
9月27日,曾经见证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快乐嬉戏的千年柳杉王旁边,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人们的耳畔响起深情婉转的歌声、打动人心的诗句,大屏幕上迭现出跨越20年的鼓岭故事:嘎登勒太太踏上圆梦之旅,嘎登勒兄弟紧紧握住鼓岭老人的手,帕克斯女士张开双臂深情拥抱其先人居住过的宜夏别墅……
别墅今昔
在一位村民热情的指引下,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很快找到了嘎登勒别墅。别墅是单层平房,石墙木屋顶。由一大一小两间组成,里面空无一物。负责看护嘎登勒别墅的管理员介绍说:“嘎登勒别墅今年重新修缮过。以它为代表的鼓岭别墅大多都用本地石材建造而成,墙体厚实,采光通风良好,冬暖夏凉。”
年逾70的村民郭老太从小就住在嘎登勒别墅旁边,从今年3月开始,她发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一打听才知道,这幢她每年负责打扫的房子是嘎登勒别墅,而在此前,她只知道这里是倪柝声别墅。郭老太说:“今年之前,到这里来参观的人都是为倪柝声别墅而来,现在的游客都是为嘎登勒别墅而来。”倪柝声是中国基督教领袖,上世纪40年代从嘎登勒父母那里买下了别墅。抗战胜利后,随着治外法权的收回,包括别墅在内的古迹亦被中国政府收回。
今年81岁的村民刘鸣耀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鼓岭老外的“闲适生活”。“外国人可会生活了,村里歌舞厅、游泳池、网球场应有尽有。大的歌舞厅可装五六百人,一到晚上可热闹了。网球场地下午4点到6点开放,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可以进去玩。虽然搭建了5米高的铁丝网,但有时候球还是能飞出来,小孩帮外国人捡球就可以得到奖励。”
在刘鸣耀的记忆中,“村民和这些外国人相处得很和谐,谁家老人去世,外国人也会掉眼泪。有时候村里人生病了,还找外国医生帮忙看病。”
宜夏村村主任郭明棋告诉记者,每年村里都要接待不少外国友人,他们来鼓岭的目的大多相似,都是来看看当年父母或亲人生活过的地方。 (吴绮敏 张雷)
要闻:
独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