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一个全世界公认的爱浪漫的国家,爱喝红酒,拥有着大片的薰衣草庄园,空中永远弥漫着一股潮湿与一丝慵懒的气质,注重礼节,骨子里透露着对于自由与个性张扬的崇拜,有着无数的时尚杂志,引领着世界的时尚潮流,也是众多新婚夫妻度蜜月的理想首选,有着著名的巴黎,科西嘉岛,卢瓦尔河,阿尔卑斯山区,卢浮宫,凯旋门等等,随便一个就足以让你深深为之着迷。于是,我也这样的随了大流,爱上了这个离中国遥远的国度。
第一次与法国产生联系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蛮大了,好像是在初中时期的一本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解有关法国的故事,里面对于这个国度的描述超过了那个时候我对于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认识,现在想想,甚至都觉得用一个简单的浪漫去形容法国简直是不够概括出真正的法国。
再后来,通过老师的介绍,慢慢的看了一些法国大文豪所写的著作,比如那次花重金买的厚厚的一本《悲惨世界》,当时抱着它就真的不愿意放下来了,写的真是非常精彩,当时还小,对于那个时候法国的社会历史概况了解的还不是很深入,所以在读的时候很多地方会想不通,读不懂,但是就那么“踉踉跄跄”地看完了,看完后真的觉得有一种灵魂深处都不一样的感觉,对于法国的文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来,慢慢的看了《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而是是一遍遍的看,每看一次,都会有一种新的收获,对于法国。
随着年岁的长大,对于法国的认识也在逐渐的变化,加深。尤其是在大学里,几乎是得到了一个质的改变。
我家教的一个孩子,近日和团队去了法国进行舞蹈表演,在诺德克豪特机场的时候,她给我发了一张照片是她和朋友们的合影,虽然我没有去过法国,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她这张照片给我传递的对法国的感觉。对于诺德克豪特这个地方我是一点都不清楚,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这竟然是南荷兰的一个省,当时我就有点诧异这并非一个法国的地方缘何让我有了感觉,现在想想,怕是法国这个名词已入脑太深,稍有提及可能就会心里浮现出各种场景吧。原来对于一个国家,甚至小到一个人,如果已经住在了心里,哪怕一件事情最终证明是与之无关的,我们仍会调动我们的大脑进行补充想象,已填补我们内心的空白。
生日上,朋友送了我一本书,因为我喜欢摄影,他就给我讲是关于摄影的,心里好生激动了,书页上写着“一点巴黎”,这么文艺的名字,我当然爱不释手,对朋友也是感恩戴德,本以为里面会介绍着很多的法国巴黎的各种趣闻,或者巴黎的各种摄影图片,文字间会告诉我巴黎的一切秘密。然而当我拆掉塑料薄膜打开书的时候,却发现这竟然是一本手绘。里面没有一个文字,也没有一副真正的摄影作品,只有满满的手绘图,当时我就在想,这没有文字要怎么看呢。不过后来沉下心来看了几次,真的,桑贝的笔下所描绘的巴黎真的会比文字带给我更多的想象力和场景画面。简单的素色的手绘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了一个生动简约的巴黎,你可以往里面加入各种的情感,赋予画面了人物、动物、建筑、车辆、咖啡厅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力。那静静流着的也许是塞纳河,那默默伫立的也许是埃菲尔,那充满了时尚感的可能是香榭丽舍,那独自漂泊的可能是科西嘉岛......正是这些的不确定带给了我文字所不能够给予的美感,使我对于巴黎,对于法国的幻想更加浪漫而丰富。
在选修课程的时候,同时摆在了我眼前的有好几门课,为了不带有课程偏见那几门我就不说了。但是我和同伴一眼就相中了走进法兰西。于是丝毫没有犹豫,就带着满心的欢喜开始了我们的法兰西之旅。幸运的是,任课老师属于我和朋友完全喜欢的类型,儒雅博学幽默而且最重要的是,蛮漂亮的。在课上,我们跟着老师一起鉴赏了法国红酒,品读了法国文化教育,观赏了法国电影,经历了法国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其实我还蛮感谢老师的,我的专业课上所讲的历史知识刘敏老师几乎全部帮我复习甚至...预习了一遍,这也使得我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又大大增加。
在课上,老师给我们讲可以和自己男(女)朋友现在买一瓶红酒,到时放着结婚的时候喝,或者是和朋友喝,极有纪念意义,想来完全赞同啊。于是回到寝室后,就和小伙伴商量了一下,就冲到物美买了一瓶,当然我们这俩个穷孩子也买不起老贵的红酒,只能稍稍意思意思买了一瓶我们可以接收的价位的红酒乐呵呵的拎回了宿舍。还商量好了每天喝一小盅。结果到了期末还是没喝完,哎,没有法国人自由放松悠闲的命,也时常想不起来床上还摆着一瓶红酒。
说起红酒,就不得不提法国。在法国是这样划分的,超一级酒庄为:吕萨吕斯酒堡(d'Yquem),一级酒庄为:拉菲(Lafite-Rothschild)、拉图(Latour)、玛歌(Margaux)和红颜容(Haut-Brion)。读了芮成钢的《虚实之间》后,里面有一篇“当拉菲遇到蒜泥白肉”就专门讲到了法国的红酒文化,读了之后也是感觉很好笑。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红酒的故乡——法国,却不存在上流社会喝拉菲的习惯,但是在中国,稍微有点权势的,动不动就拿拉菲说事儿。总感觉要是请个领导不拿出几瓶拉菲就不好意思开口求事儿一样。成钢讲到,一个法国来的朋友在看到了我们国家的请客吃饭的排场后惊得说我们“一次请客就干掉了一辆汽车”,意思就是说一瓶拉菲的价钱几乎在美国就可以买到一辆二手汽车。而在法国,无论是有钱没钱,有势无势,人们几乎就不会去喝拉菲,而中国则彻彻底底地成为了欧洲的奢侈品最大市场。其实也能看出,法国人虽然浪漫,但是也是蛮务实的。
寒假里读了本书叫做《不说,就来不及了》。里面讲的主要是纽约一些人临终时把一辈子不愿交予他人的秘密以匿名的方式寄给作者,然后作者进行整理后出版了此书。故事有28个,其中一个印象很深的,也是有关于一个法国小伙的。就是台湾著名女钢琴家XXX(匿名)的为了学琴远赴法国,并在那里结识了自己一生的挚爱——法国小伙里昂。然而她的父母确认为法国人只是浪漫不懂得实际生活,而且对她也是一时兴起,因此坚决不答应女儿和小伙在一起。后来,逆来顺受的女儿嫁给了父母认为的心仪的结婚对象,结果女儿在这段婚姻中获得的是彻底的伤心,接着离婚,又结婚,可是结果一如第一次婚姻,得到了彻底的失败。但是,自从和里昂分手后,里昂却仍然坚持着每年姑娘过生日的时候从法国空运送上一术象征永恒爱情的玫瑰花。再度经历失败感情经历的钢琴家却在此时查出患上了癌症,不治那种的。临终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如果孝道与人性相违背,那还算是美德么?”虽然故事中的里昂并不是耀眼的主角,但是他的存在依然给了我们一个相信真爱的理由,法国人不仅是懂浪漫的,而且真的是用心的在爱人。
......
一路走来,与法国经历了各种交集,让我沉迷,让我忘返。甚至现在的我,已经打算把蜜月的度假点定在了法国的一处,不一定是巴黎,不一定很有名,但是我心中的每一处,都已经有着浓浓的法国气息,都可以带给我漫漫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