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为了生命尊严的守望
“我怀着深深的悲痛与遗憾告诉大家,根据海事卫星组织的新数据,MH370客机已终结于南印度洋。”3月24日22时许,纳吉布总理宣布了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
电视台直播传来家属的哭泣声……
“17天,我们等来了最不愿听到的消息。”有网友这样写道。
但这一宣布,并不意味着搜寻的终结。为了生命的尊严与守望,必须继续搜寻。
就在马方宣布前4天里,搜寻有两次重要发现:
——3月20日上午,正在国会发言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宣布:澳方在卫星图像上发现印度洋中两个疑似马航370航班残骸的物体。澳海事安全局当天说,上述物体位于珀斯西南方向约2500公里处。
这意味着,此前的“希望之弧”缩小为南印度洋上一个凶多吉少的海域。
——3月22日傍晚,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称:中国卫星在印度洋南部海域发现长约22米、宽约13米的疑似漂浮物,距澳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一张海空搜寻大网迅速铺开: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军机先后赶赴目标海域,挪威“圣彼得堡”号货轮临时改变航向展开搜寻。
中国空军2架伊尔-76飞机飞赴澳大利亚;“雪龙”号科考船临时改线直奔疑似漂浮物海域;昆仑山舰、千岛湖舰和海口舰等加速奔向南印度洋;“海巡01”“南海救115”等船只也日夜兼程前往;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协调60余艘中国过往商船参与搜寻……中国投入的力量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新的标志,中国成为搜寻工作的中坚力量。调用20多颗卫星,军机起飞,舰船劈浪——为了生命,为了真相,搜寻、再搜寻,向前、再向前。
南印度洋,气候恶劣,反复无常。遇到恶劣天气,原定的飞行计划不得不取消。为了能参与每一天的搜寻,中国军机总是争取作为第一架次起飞,尽管这意味着机组人员凌晨4时就要开始准备。洋面上搜索主要依靠肉眼和望远镜。为此,澳大利亚专门租用了民用客机,搭载有经验的观察员前往搜寻。
南印度洋,水文复杂,水深浪急。珀斯以西的海域,更是世界上有名的“条件最恶劣”、“最人迹罕至”的角落。瞬息万变的洋流,使得任何卫星或飞机发现的疑似物隔日都有可能移动上百公里。为了不错过任何可能的目标,搜寻舰船日夜兼程,不断变换海区,国际搜寻人员不顾疲劳,忍受着身体的极限。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困难的一次搜索,”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对记者如是说。
时间刻不容缓:随着飞机失联届满一月,黑匣子的信号在逐渐减弱,世界上最顶尖的设备不断加入搜寻行列:英国皇家海军派出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不懈”号和“回声”号测量船,美方提供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蓝鳍金枪鱼”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相继抵达相关海域,为寻找黑匣子再增力量。
然而广袤的南印度洋再次跟人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无论是时隐时现的脉冲信号,还是搜索海域发现的油迹,抑或是珀斯以南冲到岸边的疑似物体,在一次次为搜寻工作带来希望的同时,尚未能帮助人们在通向真相的路上再进一步。
如果说遗憾背后有着温暖,那就是国际搜寻行动中的真诚合作。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展现了人类社会尊重生命、为了生命的共同理念。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