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没有和平,就没有今天的生机和发展”(第一现场)

——走进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2014年04月07日04: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一名游客正在贝尔法斯特观看“和平线”上的涂鸦。
  本报记者 黄培昭摄

  在决定北爱尔兰命运的北爱和平协议签署16周年纪念日来临前夕,本报记者赴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采访。如今的北爱尔兰,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度日。不过,穿城而过的警车和荷枪实弹的军警,依然能让人感觉到些许紧张气氛。

  1998年4月10日,北爱尔兰冲突各方在贝尔法斯特签署北爱和平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北爱尔兰共和军及其政治机构新芬党加入与政府和解的行列,同时,英国向北爱尔兰移交地方事务管理权,随后选举产生地方议会,成立北爱尔兰自治政府。北爱和平协议的签署被认为是北爱尔兰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

  一些楼房墙壁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

  年纪稍大一些的人对北爱尔兰的冲突会记忆犹新。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北爱尔兰问题曾经是世界的一大热点,即使在当时媒体和通信手段远没有今天发达的情况下,当地血腥的冲突画面依然不断被公诸于世。

  “教派冲突和民族矛盾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北爱尔兰雷宁图书馆资深研究员、北爱尔兰问题专家达瓦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北爱尔兰近200万人中,48%是新教徒,45%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徒要求并入爱尔兰共和国,新教徒希望一直生活在英国,由于二者诉求南辕北辙,因此从1969年开始,两教派间爆发冲突,直到1998年才结束,冲突造成3000多人死亡,上万人受伤”。

  直到今天,贝尔法斯特冲突的痕迹犹存。记者注意到,一些楼房墙壁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而位于贝尔法斯特西城的“和平线”所在地,是当时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和平线”其实就是一堵为阻止两派冲突而建的墙。

  “和平线”高达数米,长约2000米,墙上画满了各种涂鸦。当时,这里的山基尔路和福尔斯路分别是最大的新教社区和天主教社区,两派常在此大打出手,除了流血冲突,壁画也成了双方宣泄仇恨、赢取同情、宣传政见的特殊手段。而像这样的“和平线”,在北爱尔兰的不少地方都有,其墙体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做成,有的上方还竖立起金属板与带刺的铁丝网,以防止有人投掷石块与爆炸物。

  “我们没有拆掉‘和平线’,我们要以此记住那段可怕的岁月,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人能从中读出我们的伤痛”。已过中年、亲历过北爱尔兰冲突的哈帕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

  和平带来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历史上,北爱尔兰曾是英国最发达、最富饶的地区之一,著名的“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就是在这里生产的。在经历了几十年血雨腥风的动荡岁月后,今天虽然在民族、宗教、土地归属等方面的纠纷仍未彻底终结,但北爱尔兰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办公室国际关系部主任提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没有和平,就没有今天的生机和发展。和平是福,冲突是祸!”

  至少从理论上讲,北爱和平协议为当地几十年的冲突画上了休止符,成为英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不过,达瓦尼介绍说,协议虽然签署了,但事情却远未完结。直到2007年5月,北爱尔兰政府才得以正常运转。

  北爱尔兰政府负责投资和地区发展的主管戴维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和平给北爱尔兰带来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在过去的5年间,北爱尔兰已经成为英国吸引外资环境最好、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这里游客持续增多,人们到北爱尔兰欣赏独特的风情,踏访‘泰坦尼克’号诞生地”。

  虽然整体上平静,但达瓦尼告诉记者,平静中也隐藏着紧张和不安。就在不久前,英国多地征兵办公室收到炸弹包裹,其中不少盖有北爱尔兰的邮戳,警方怀疑是北爱尔兰的恐怖组织所为。而在2013年1月初,贝尔法斯特持续发生骚乱,导致40多人受伤。

  在贝尔法斯特的大街上,时常会看到荷枪实弹的军警。出租车司机约翰解释说:“军警只是在例行值勤,主要是对意图惹是生非的人形成心理上的震慑。”

  未来与中国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贝尔法斯特机场,记者遇到了两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近两年来,前往北爱尔兰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逐步增多。除了学生,贝尔法斯特还有数千名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的华人。

  戴维特告诉本报记者:“现在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因此,千方百计吸引中国游客来北爱尔兰旅游非常关键。”

  北爱尔兰影响最大的《贝尔法斯特电讯报》在去年3月中旬曾发表一篇题为《到东方去,将商品销往中国市场》的文章。文章认为,富强起来的中国对北爱尔兰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能够到中国去探寻更多出口商机,北爱尔兰经济将会得到大幅提振。“我们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期待在中国找到知音”。

  2013年10月底,一个规模庞大的投资会议在贝尔法斯特举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贸促会、中国银行等10余家在英中资机构参加了会议,并与对方商谈加强合作与投资等意向。

  提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北爱尔兰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未来的交往会越来越多。提姆透露,为了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北爱尔兰计划在北京设立办事机构。

  (本报英国贝尔法斯特4月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7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凌陈)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