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专家谈中美金融博弈的胜败关键【3】

2013年10月31日19:37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美金融大对决的胜败关键

  《世界新闻报》:中国该如何应对美国的货币战争布局呢?

  雷思海:总体来看,中国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应对,一是防止大的资产泡沫出现,二是解决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本身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防止资产泡沫出现,关键在两个领域,一是房地产市场,二是地方融资平台。这两个领域占银行的贷款总规模在30%左右,因此,一旦它们出现泡沫,就会影响到中国金融系统的安全。目前,中国正在致力于压制这两个领域出现过大的泡沫,同时推进金融改革,上海自贸区就是中国金融改革大方向的体现。

  解决经济增长动力的问题,也包括两方面。一是产业升级,二是农村资产的货币化。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的方向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要吃掉美日欧当前所有的产业。这需要时间,不好控制。

  农村资产货币化则相对容易一些,这实际上也是城镇化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有人把城镇化理解为搞房地产,其实是搞错了方向。我认为,城镇化的目标在于激活中国另一半的财富,即存在于农村的财富,也就是要将农村的资产逐渐货币化。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的房产,总价值大概是130万亿元左右,城镇居民可以自由买卖这些资产,也可以用来抵押贷款。但是,农民的宅基地却不能用于资本流通,这实际上等于冻结了农民的财富。

  即使是按照城镇价格的一半来计算,如果农民的宅基地资产被激活,将意味着约60万亿元的财富被激活。农民有了钱就会消费,买房子买车修路,60万亿元的市场,差不多等于今后5年中国的出口总和。这是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一旦激活,将十分有利于中国抵御外部经济风险。如果美联储以超级强势美元来强行推进金融大对决的话,中国庞大的内需将可以有效替代外需的长时间冰封,从而增强中国抵御美国货币战争的能力。

  美国今天的货币宽松政策,搞的是日本当年的那一套。货币宽松对其经济总量增长的效用,将在2015年前后归零。为了避免日本长期通缩与经济停滞的命运,美国将不得不进行一场“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金融大对决。在这方面,美国有日本无法比拟的优势。

  《世界新闻报》:在这场大对决中,谁有可能胜出呢?

  雷思海:在讨论胜负之前,首先要对胜负下个定义。这场金融大对决,对美国而言,不胜就是失败;但对中国而言,不败就是胜利。因为美国若不能取胜,就无法彻底解决其近700万亿美元资产的利润来源问题,就有可能重蹈日本式的通缩覆辙,同时债务的飙升,最终也会危及美元的霸权地位。

  对中国而言,只要不发生大的金融危机,那么目前7.5%的GDP增速就可以在未来10年保持下去,而中国GDP总量超越美国,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美国这个金融帝国来说,GDP总量被超越是不可接受的。因为那首先就会引发一个极大的质疑:总量世界第二的GDP如何支撑规模世界第一的金融资产价格?目前,美国的金融资产高达近700万亿美元,中国才不过30万亿美元左右。金融资产规模与GDP之比,美国是中国的10倍。一旦中国GDP总量超越美国,那么就可能引发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崩溃。所以,不久前美国修改了其GDP的算法,一夜之间其GDP就增加了3%。有人说,美国这么做可以将中国GDP总量超越美国的时间推迟5年,这其实也反映出美国对这个问题的高度担忧。

  对于这场大对决,我是持乐观态度的。我认为,美元反转不会成功,这就意味着美元本次长周期金融战略会以失败告终。而美元反转的高度不会超过103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引发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的临界位置,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刺破西欧国家资产价格的重要位置。实际上,如果美联储不采取实质性的强势美元政策,比如提升联邦基金利率,美元指数可能连95的位置都难以越过。

  虽然当前美元牛市论、反转论十分流行,但这是错误的看法,美元实际上只是处于短暂的反弹期。到了2015年前后,美元反转论将会退潮,弱势美元的观点将卷土重来,这实际上就意味着美国第三个金融战略周期的失败。

  美国将无法像前两个金融战略周期那样,收割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财富。中国当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其贡献是美国的近3倍。只要中国不出现大的危机,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不会出现大的萧条,美国强势的美元政策将会无用武之地,世界经济将进一步与美国的经济脱离,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体系就会加速到来。

分享到:
(责编:杨牧、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