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专家谈中美金融博弈的胜败关键【2】

2013年10月31日19:37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美金融大对决的胜败关键

  《世界新闻报》:今天强势美元政策的关键,在于美国何时结束货币宽松。你认为,美国什么时候会退出QE呢?

  雷思海:就在全世界几乎都认为美联储会在9月正式提出缩减QE政策的时候,美联储却维持QE规模不变。随后其官员再次表态,称美联储可能最早于10月开始缩减QE,可到了10月世界不仅没有看到QE缩减,反而看到了美国国债迅速飙升,超过了17万亿美元,接近其GDP比例的110%,这甚至威胁到了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

  美联储将全世界资本市场玩弄于股掌,根源就在于一个字,那就是全世界资本市场对美联储的“信”。他们认为美联储官员发出的有关美国经济复苏的信息都是真实的,这是其一;其二,是认为美国仅凭缓慢的经济复苏,就能彻底解决国内的金融问题,而没有看到美国金融帝国潜在的危机。

  美国希望靠货币宽松将资产价格推上去,这一点,在股票市场上,美联储已经做到了。现在,美联储正在试图让房地产市场越过次贷危机前的高点。可是,即便美国经济获得了一定的真实增长,但如果它不能化解欧元区与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崛起所引发的金融竞争与挤压问题(比如人民币国际化),其金融帝国过度扩张所造成的收缩命运就难以扭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势美元如今已经不是美国一个国家就能造就的。

  毫无疑问,美国的QE是不能无限期搞下去的,它迟早是要缩减其规模,乃至最终退出QE,但这个过程有多长,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块石子从高空坠落可能会砸死一个人,但如果是从一个长坡上缓慢滑下,或许连一只蚂蚁都伤害不了。

  也许美联储希望在短期内完成QE缩减与退出的过程,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过程将会长得出人预料。只要中国与欧元区的经济货币政策不出现重大失误,美联储完全退出QE就不会是一两年之内的事,也不是3到5年的事,而是起码需要20年。

  《世界新闻报》:这个观点很特别,为什么美联储全面退出QE需要20年?

  雷思海:全球不少经济学者目前大都在预测美元会重演前两个强势周期的历史,会迎来新一轮的大牛市。的确,历史常常会重演,但这一次重演的却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那就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美联储资产占其GDP比例达到峰值。

  在1913年美联储成立后至今的100年里,其资产规模与美国GDP之比曾出现过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之后,其资产规模急剧上升,达到了美国GDP的20%,最终美联储以急剧增加买入资产的方式,承担了罗斯福新政的财政赤字;另一个高峰期就是当前,其资产规模同样占到了美国GDP的20%。

  上一次美联储资产与美国GDP之比达到峰值持续了将近20年(1929年到1950年),其后才慢慢地下降。那么这20年中,美国经济又是什么情况呢?答案是出现了罕见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让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给它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经济大爆发机遇。也就是说,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的实质性的货币宽松政策持续了20年左右的时间,并在经济取得了显著增长之后,才慢慢退出。

  那么,本轮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能否再次让其实体经济重现高增长,从而让美联储从容退出货币宽松呢?从目前来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前的美国,虽然货币宽松力度史无前例,但也只能维持美国经济2%左右的弱增长,并且今天的世界局势也不可能发生曾经的“战争剧变”。

  因此,我们将有可能看到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将难以彻底退出。而彻底退出的标志不仅是美联储停止QE,还包括大幅度降低美联储资产与GDP的比例。当然,不排除美联储在未来会逐渐减小QE规模,乃至最终停止购买。但美联储的既有资产占GDP之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很难回到次贷危机前6%左右的水平的。这个时间有多长?即使是从1929年之后的历史来看,也可能会延续20年左右。也就是说,未来15年美联储的资产与美国GDP之比,都会保持15%~20%左右的规模。如果美联储退出QE的这块“石子”,是以这样的方式缓缓落地的话,世界资本市场未来的实际走势,也许将会出乎大部分人的预料。

分享到:
(责编:杨牧、潘旭海)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