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州:“欢迎来到新世界”【2】--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国际博览

Quarter中的美国历史地理系列之十一

纽约州:“欢迎来到新世界”【2】

2013年04月26日15:38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毫无疑问,如果要挑选代表性的图案来设计纽约州的25美分硬币,必定有难以计数的选择。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最终的设计无论如何也缺少不了该州最为标志性,也是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自由女神像。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第一眼就认出宾夕法尼亚硬币上的“联邦女神”或者马萨诸塞州硬币上的“速召民兵”,却一定不会混淆已成为全美国象征的自由女神。

从19世纪开始,自由女神像就守候在纽约曼哈顿以南的一座小岛上,欢迎来自全世界的移民到美国展开新的生活。颇具象征意义的是,这座宏伟的铜像本身就是一位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承载着历史性的使命。

1876年,就在美国上下都在翘首期盼建国百年的盛大庆典之际,美国和法国的筹款人交给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ederic-Auguste Bartholdi)一项重要的使命,在美国独立100周年之际完成一项纪念性雕塑并彰显美法两国的友谊。为了兴建这座雕塑,美国方面将筹款33.4万美元建造基座,法国方面将筹款25万美元建造雕塑并将其运抵纽约。

良好的愿望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往往不得不低头,对于自由女神像的修建而言同样如此。美法两国的筹款人都高估了自己的募款能力。很快,外界获悉自由女神像无法在美国独立100周年庆典之际竣工。美国方面哪怕利用职业拳击门票、拍卖、戏剧和艺术展览收入等诸多办法还是杯水车薪,筹款进度甚至落后于大洋彼岸依靠抽奖筹款的法国。

如此缓慢的筹款进度令媒体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大为恼火,他命令旗下的《世界报》(World)利用专栏评论大肆抨击美国富商们眼见筹款举步维艰却冷眼旁观的行为,同时还批评中产阶级想当然地认为筹款只应该依赖富人的想法。在普利策和其撰稿人不遗余力的文诛笔伐之下,看似毫无希望的筹款运动起死回生。美国民众们纷纷慷慨解囊,筹款危机得以化解。

与此同时,另一场危机正在困扰着法国的雕塑建造者们。巴托尔迪的雕塑因为过于宏伟,面临着一系列当时的工艺无法解决的棘手难题。但曾经设计了埃菲尔铁塔的天才设计师亚历山大·古斯塔沃·埃菲尔(Alexandre-Gustave Eiffel)的出现化解了难题。他帮助巴托尔迪完成了钢筋架构和次级骨架的设计,使得铜质外表的塑像可以完美地组装在一起。

1884年7月,巴托尔迪和埃菲尔完成了作品。他们将整件雕塑分割成了350个相互独立的组件,包括300个铜质部件,分装于214个箱子之中。法国护卫舰伊泽尔号(French Frigate Isere)负责在次年夏天将这些组件运往美国。在运输途中,伊泽尔号面临着极为恶劣天气的挑战,甚至险些葬身大西洋底。最终在1885年6月17日,伊泽尔号将自由女神像有惊无险地运抵纽约港。

此时,雕塑花岗岩基座的筹款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当筹款于8月结束之后,底座的建造工作旋即在贝德罗岛(Bedloe’s Island)破土动工。该岛上拥有1812年战争时期修建的五角星形的围墙,也被称为伍德堡垒(Fort Wood)。1886年4月,在基座完成之后雕塑的组装工作开始,并持续约一年的时间,直至整个雕塑完全竣工。

1886年10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格鲁佛·克利夫兰(President Grover Cleveland)在数千名民众的簇拥之下,为巴托尔迪的杰作揭开了面纱。这座高达122英尺塑像的宏伟只能用令人惊叹来形容,毫无争议,它成为了当时纽约市的最高建筑。自由女神像仅钢筋骨架就重达125吨,铜质外面又增加了31吨重量。由于埃菲尔的杰出设计,自由女神像可以承受狂风的考验。即使面对时速55英里的大风,塑像也安全无忧,像身可以自由偏转3英寸,火炬可以最大偏转5英寸的距离。

自由女神像的脚下是一串破损的铁链,象征着自由女神挣脱了压迫终于获得自由。雕塑冠冕上的七根长钉象征着七大洲和七大洋。25扇窗户象征着世界上的25种宝石,以及来自天堂照向世间的光辉。女神像左手拿着的法典上用罗马数字写着1776年7月4日的字样,也即《独立宣言》颁布的历史一刻。

自由女神像向公众开放后的前十五年里一直由美国灯塔协会负责管理,1902年后被美国战争部接管。一年之后,铜像基座上增加了一块铜匾,上面镌刻着纽约诗人埃玛·拉扎勒斯(Emma Lazarus)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新的巨像》:

她不同于希腊著名的青铜巨人

把征服者的双脚跨在两片土地;

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人,

她将高擎火炬屹立在这浪拍夕照的大门。

火炬收住闪电,手臂似灯塔放出光芒。

她是“流亡者之母”,向全世界召唤;

她那温柔的光芒落在连接双城的海港。

“古老的大地,愿你们永保历史的辉煌!”

她在无声地呐喊,

“把你们拥挤土地上的不幸‘人渣’,

穷困潦倒而渴望呼吸自由的芸芸众生,

连同那些无家可归四处漂泊的人们送来,

我高举明灯守候在这金色的大门!”

1883年,拉扎勒斯创作了这一著名诗篇,用以支持修建自由女神像基座的艺术拍卖。但不幸的是,在38岁时她不幸因罹患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而英年早逝,无缘见到她的诗作被镌刻在倾力支持的铜像上。

分享到:
(责编: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