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回声
新年到来之际,张志军副外长强调了几个备受各国舆论关注的观点。第一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国家主权意识的协调;第二是提倡讲原则与讲道理的统一;第三是主张在中美关系中消除战略互疑,寻求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第四是希望中日双方通过对话建立管控机制;第五是反复强调中国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整体思维,即在与国际社会协调合作中努力消除某些国家、某些个人对中国的误解和误判,继续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未来的中国不仅仅要用经济力量去影响和带动世界,还应该用文化力量去感动和包容世界。
——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教授刘杰
回顾2012年中国外交历程,无论是在国际事务还是地区问题上,比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等,中国都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中印关系在过去一年中实现了稳步长足的发展,双方各层面的沟通机制逐渐建立或完善。这一切都符合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过去一年中,中国与周边国家因主权问题引发的磨擦增多,但中国始终保持克制,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展望2013年,相信中国将继续奉行和平自主的对外政策,注重大国关系,努力维护周边睦邻友好大局。
——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卡纳德
中国提出“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认为这是负责任大国的表态,是一种责任的勇于担当。
中国一直提倡互利共赢的理念,不论是与邻国还是与遥远的非洲国家,在贸易往来中都注重各方利益,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正是基于这种外交理念,中非关系的发展与合作一直稳步推进,得到不断深化。虽然世界局势有些复杂,但中国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在一些重要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发出声音,体现“自己要发展,也要别人发展;自己要安全,也要让别人感到安全”的共赢理念。
——刚果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公使南比·卡亚贝·瓦朗坦
希望中国不要被东亚一些国家的军国主义、极右势力的挑衅所动,经常保持对话的姿态,在国际社会中伸张中国的正义。
——日本三重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尾西康充
过去一年,中国在外交领域处理包括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韩关系等方面问题时,都表现出一种大国风范,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尊重。特别对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了自身立场,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就韩中关系而言,两国政府需尽量消除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误解,寻求在经济、能源、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合作。希望未来韩中两国相互合作,加强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沟通协调,为维护和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努力。
——韩国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国际政治学博士李映周
中国近年来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已经成功通过经济方式发展起与其他主要大国的关系。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需要有长期的目标和方式,需要建立与相关国家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如今,日本右翼的活动增加了地区安全的紧张局势,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面临安全困境。
中国需要更多地与世界联动,促进坦率交流。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需要向世界释放清晰的信号。
——柬埔寨和平与合作研究所执行理事常万纳瑞斯
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执行的外交政策没有偏倚,不但与叙利亚政府密切沟通,也与叙利亚反对派积极联系,坚持寻求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努力,是最有利于叙利亚人民利益的外交举动,在叙利亚民间具有良好的口碑。
中国这一主张最主要的贡献就是防止了外部干预变成现实,防止了叙利亚成为第二个利比亚。
叙利亚危机发展至今,伤亡与日俱增,无数民众流离失所,战争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而目前双方谁也无法获胜。
新年里,希望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继续发挥大国作用,加大向冲突双方的施压力度,促成叙利亚尽早达成一个和平的政治解决方案。
——叙利亚政治分析家纳比尔·萨曼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宣示了中国在今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处理国际关系。作为一名巴勒斯坦人,我亲眼看到中国切实履行了这一诺言。
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方的全力推动。
巴勒斯坦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对巴人民争取合法民族权利斗争的坚定支持,并由衷赞赏中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时始终秉承的以和平对话为主要方法的原则。
——巴勒斯坦驻华大使艾哈迈德·拉马丹
中国现在的国力非常强大,但中国似乎并不想与别的国家把关系搞得那么紧张。负责任的大国就是应该致力于世界和平,而不是到处挑起战乱。
在钓鱼岛问题上,我发现中国政府很克制,我非常赞同中国政府的做法。因为打仗对谁都没好处,每个国家都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和提高老百姓生活上来。
——越南商人梁国平
(本报驻外记者刘军国、廖政军、马菲、韩硕、焦翔、杨晔,本报记者李琰、于淼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