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韩国“第一女儿”--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22岁丧母,5年后丧父

苦难的韩国“第一女儿”

2012年12月26日16:10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手机看新闻
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朴正熙全家福,后为朴槿惠。
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朴正熙全家福,后为朴槿惠。

韩国,朴槿惠有一种神秘的影响力,这不仅因为她出身总统家庭,也不仅因为她一直未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很多韩国人眼里,包括她在内的朴家人是“成就和苦难的化身”。

“创造奇迹”的父亲

“因为父亲是总统,我也逃避不了历史的漩涡。”今年9月,朴槿惠出席一个记者会时,对父亲执政时期存在的问题正式道歉。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是韩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在他执政期间,韩国实现了工业化和经济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

朴正熙1917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钟表,朴正熙上学要想知道会不会迟到,只能靠能否遇到附近铁路线上按时疾驰而过的火车来判断。据朴正熙回忆,每天上下学,往返要走16公里路。“雨天和大雪天更是艰苦异常,冬天饭盒里的饭往往被冻成一个大冰团。”

小学五年级时,朴正熙读到一本书,是关于曾经平定倭寇之乱的水军统制使李舜臣的传记,他非常崇拜这位民族英雄。六年级时,他又读了《拿破仑传》,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快成为他崇拜的偶像。这些人也让朴正熙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任何挑战都是可以战胜的。那以后,朴正熙非常希望成为一名军人。不过,因为体育成绩不好,他未能如愿。1932年,朴正熙考入庆尚北道大邱师范学校。1937年,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到一所普通小学校当教师。

两年之后,日本侵华战争扩大,日本殖民者要求朝鲜学校“进入战时体制,穿国民服,剃光头”。朴正熙从学校辞职,来到了当时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国都新京(现长春市),在日本人的推荐下进入伪满军校学习。在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历史上,共有3297名学生就读,其中朝鲜学生48人,朴正熙就是其中一位。1944年,朴正熙从伪满军校毕业,到伪满第六军管区任职。1945年日本投降后,朴正熙曾乔装“难民”到过北京。1946年6月,朴正熙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朝鲜半岛。

因为放不下军人梦,1946年9月,朴正熙参加了一次军校考试,考入在汉城开设的“军事英语学校”(后改为韩国陆军士官学校),这次考试改变了他的一生。1948年5月,朝鲜南部举行大选,召开制宪国会,制定宪法,定国名为大韩民国,选举李承晚为首任总统。这样,朴正熙就成为韩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军官。他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官,不久出任某团参谋长。

1959年2月,几经起伏的朴正熙已经升为少将,任警备京畿地区的第六管区司令官。此时的韩国,政治经济形势极不稳定,朴正熙等一批40岁左右掌握兵权的实力人物,对现状早已心存不满。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筹划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李承晚政权。

从1963年12月起,朴正熙连任了5届韩国总统。朴正熙在位时,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他全面推行社会改革,设立了“重建国民运动本部”,开展了生活节约化、家族计划、扫除文盲等社会运动。朴正熙还在全国范围内主导了“新村运动”,开发没有人注意、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闲置土地,让从前农村和渔村的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他实施货币改革,还对农村、渔村的高利贷现象进行整治。

朴正熙个性非常强硬,主张“先做后想”的行动哲学,“只要干就行”。因此,他不顾民众反对,促成京釜高速公路和龟尾工业园区的兴建。这两项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韩国的现代化进程。1969年,韩国GDP首次超越朝鲜。到朴正熙去世时,韩国人均GDP飞涨近20倍。

不过,作为有日军背景的“韩奸”,又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朴正熙注定遭受不少批评。有人批评朴正熙执政时破坏民主搞独裁,包括限制个人自由,扩大韩国中央情报局,实施赋予自己广泛权力的新宪法;批评他解散政党以及社会团体,检举乃至清除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的“容共分子”;批评他所采取的关闭舞厅以及高级娱乐场所等措施;指责他通过《不正当储蓄法》,强行回收的“不正当储蓄金”达到7.2亿韩元。外交方面,批评者称朴正熙主张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曾派兵去越南协助美军作战。

在争议声中,朴正熙铁腕执政18年。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到情报部长金载圭官邸吃晚饭。席间,朴正熙斥责金载圭工作不力,金载圭一怒之下,拔枪将朴正熙射杀。朴正熙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死于任上的总统。被杀2个多月前,朴正熙曾在青瓦台的办公室里写下一幅中国书法赠给朴槿惠的妹妹朴植惠:“尔曹身与名俱没,不废江河万古流”。 朴瑾惠至今每次看到这幅字,仍感慨万千。

代表国家恩惠的“无穷花”

朴槿惠1952年2月生于韩国大邱,是朴正熙的长女。据台湾前外事部门官员、韩国昌信大学韩国语系客座教授刘顺达回忆,朴槿惠的名字,是朴正熙夫妇和她的阿姨3人一起翻着辞典,费了一番功夫后才取的。朴正熙认为“槿”不仅代表韩国国花“无穷花”,也代表“国家”之意;“惠”则象征“恩惠”。

从小,朴槿惠就是个文静清秀的女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父亲送给她一套《三国志》,她非常喜欢,每天都捧着读上大半天。后来,朴槿惠戏称,自己的初恋是赵子龙。“现在想来,我的初恋是不是就是赵子龙啊,每次他登场的时候,我的心总是跳得厉害。”

高中时期,朴槿惠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第一名。虽然母亲陆英修非常希望朴槿惠学习史学,但她却考入了西江大学电子工学系。母亲曾经多次说,“槿惠好像没有选择普通女性所选的平凡道路”。大学时期,朴槿惠一直希望毕业后能从事企业管理之类的工作。

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韩国“第一女儿”,并没有感受到权力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总统的女儿,并非如想象般美好。”朴槿惠曾这样说。实际上,正是因为出生于朴家,年轻时的朴槿惠充分领略了政治的残酷。

朴槿惠人生第一次出现转折,是因为母亲遇刺身亡。1974年8月15日是韩国光复节,“第一夫人”陆英修陪同朴正熙出席国家剧院举行的光复29周年纪念活动。在会场上,朴正熙发表了《为打下和平统一的基础,南北朝鲜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演说。“借此意义重大的场合,我要对朝鲜统一必须以和平方式完成这一点……”当朴正熙说到这儿时,突然传出“砰”的一声枪响,原来,最后一排的一名20多岁的男子持枪走火,打中了自己的大腿。朴正熙在一片慌乱中想继续演讲,这名年轻男子却起身沿通道冲向讲台,坐在讲台后面的警卫室长朴钟圭见状赶紧持枪跃到了前面。“砰”,第二声枪响传来,子弹打中了朴正熙讲台的正面,而第三枪则打中了陆英修头部,她仰面倒下。

刺客很快被制服,陆英修也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而朴正熙在2分钟后再次现身讲台,他用沉稳的语调继续进行演讲。当晚7点,陆英修不治身亡。

当时,朴槿惠正在法国留学。接到电话后,她立即回国。在机场的售报亭,朴槿惠看到报纸上用大标题写着:韩国总统夫人遭暗杀。“母亲的死讯就像锋利的尖刀深深地刺进我的心脏。”匆匆回国的朴槿惠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由于父亲不肯续弦,22岁的朴槿惠开始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职责。朴槿惠说:“对我而言,这非常痛苦,但同时又不能不接受这一艰巨的任务。”她将长发高高盘起,收起女孩子喜欢的花花绿绿的衣服,佩戴上母亲遗留下的首饰,模仿母亲优雅的衣着品位,陪伴父亲出席各种政治场合。在朴槿惠当时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我的最大的义务是让父亲和国民看到父亲并不孤单。洒脱的生活、我的梦想,这一切都必将被放弃。”

然而,更残酷的事情还在等待着她。在父亲遇刺那天,朴槿惠半夜被叫醒,她在得知噩耗后,问的第一句话却是“边境有没有异常?”这也被那些批评她的人解读成“无情”,他们认为朴槿惠和其父亲一样,在亲人遇害时都表现出了不受感情左右的冷酷。对此,朴槿惠的解释是:“我想,经常关注国家安全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因此,自然而然地做出了这样的反应。”

父亲的死对朴槿惠打击巨大。朴槿惠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痛苦是人类的属性,它能够证明人还活着。”然而,失去双亲的痛苦还没完全弥合,她又遭遇了令人心寒的背叛。接任朴正熙的韩国总统全斗焕很快掀起了一场批判朴正熙的运动,朴槿惠每天都要从报纸和广播中,一次次经历着民众对父亲的否定、否定、再否定。

这种折磨让朴槿惠的性格越发沉默。她身上开始出现不明斑点,没有医生能确切诊断出病症。“她不与任何人沟通,不热情,也不冷酷,只是冷冰冰的,一直都这样。朴槿惠与所有人保持距离,这是她的标志。”一名曾经和朴槿惠共事的人这样评价她。

1982年,朴槿惠的堂哥朴在鸿劝她结婚,她却说:“哥哥,以后请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直到今天,朴槿惠依然单身,她称自己早已嫁给了国家。“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失落时爱上中国文化

父亲去世后,朴槿惠带着弟弟和妹妹搬出了青瓦台,隐居在乡下。此后近20年里,朴槿惠远离政坛,只在女童子军、岭南大学和一家教育基金会等非政府机构任过职。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中国已故哲学家冯友兰的书籍给了朴槿惠很大的精神慰藉。“20多岁时,我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父母都被枪杀,遭到曾经信任者的背叛,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朴槿惠曾说,在艰难的岁月中,《中国哲学史》蕴含了让她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也许是因为对冯友兰的喜爱,朴槿惠爱上了中国文化。她开始通过韩国中文教学广播节目自学中文。1987年,台湾文化大学学者林秋山曾到韩国给朴槿惠颁赠荣誉博士证书,后来又多次跟朴槿惠有过接触。林秋山回忆说,“有次到韩国拜访朴槿惠,她突然用中文讲起应酬话,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他还透露,朴槿惠喜欢唱中文歌曲,最喜欢的是《夜来香》和《甜蜜蜜》。

朴槿惠与中国的交往还有很多。具相灿曾是韩中亲善协会主席,据他透露,中国政府当年曾关注朴正熙在韩国推进的农村改革,朴槿惠涉足政坛后,中国方面开始与朴槿惠接触,希望她能提供一些“有关朴正熙和新村运动的资料”。朴槿惠后来专门整理相关资料,装在3个箱子里送给中方。2005年,朴槿惠访问中国时又带来了三箱有关新村运动的书籍。同时,她还向曾为韩中建交提供过帮助的17名中方人士赠送了羊绒衫。

对于朴槿惠的真诚,中国领导人也表达了谢意。2005年访问中国时,朴槿惠刚好患了重感冒。知道朴槿惠病了,负责外交事务的中国前国务委员唐家璇亲自给她送去了自己的“秘方”。唐家璇告诉朴槿惠,将可乐和热水以同样的比例混合起来,能很快治好感冒。为了照顾感冒的朴槿惠,中方还在举行会谈时关闭了会场的所有空调,同行的一些议员热得直冒汗,朴槿惠却感受到了“特殊的关照”。

 

 

分享到:
(责任编辑:贾文婷、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