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理纵论中法关系 呼吁世界经济G3新格局

2016年11月22日15:19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崔广琪、何蒨) 11月18日上午,在乌镇参加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做客人民网,接受独家视频专访。德维尔潘先生在中国和国际社会上都有较高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访谈期间,他对中法、中欧关系的近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发表了个人看法。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于1953出生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法国国籍。2002年至2005年先后担任法国外交部长、内政部长。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担任法国总理。

希拉克启发中国之爱

德维尔潘经常活跃于中法和中欧交流,领域涉及经济、文化和政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对任何与欧洲、法国和中国相关的事情都感兴趣。”德维尔潘援引他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三十余年的职业友情,强调:“是希拉克将他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爱传递给了我,与他一起工作是我的幸运,也促使我更好地理解中国,更加热爱这个国家。”

目前,德维尔潘致力于推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他认为:“法国人现在有很多机会发现中国的多样化。而到法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也在增长,他们不仅参观巴黎,还会去蓝色海岸、普罗旺斯,感受法国的多姿多彩。这对法国和法国经济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同时,德维尔潘也指出:“中国在欧洲和法国的投资,也可能引起当地居民的一些担忧,这就更需要加强双方的对话,特别是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因为他们传递着两国的友谊,尤其是中法的紧密联系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火车头

在谈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特别是欧洲面临的难民问题和英国脱欧时,德维尔潘表达了他的忧虑:“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不信任和恐惧,这些负面情绪才是真正的敌人,我们能明显感到欧洲人对未来的不安。民粹主义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这种心理。”

德维尔潘强调:“在法国和欧洲,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后代的生活将不如父辈。相反,在中国发生的一切却令人感到充满希望。”他指出:“中国虽然还经历着一些困难,但她始终扮演着世界经济火车头的角色,因为中国是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

强调互联网治理的必要性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刚在乌镇闭幕,德维尔潘介绍了欧洲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情况。他指出,“信息工业革命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希望,许多欧洲国家——如德国和法国——正在兴起一场关于工业4.0级的思考。这种从设计、运作到管控完全实现数字化管理的企业,将构成直接的生产力,在研究领域和未来产业创造新的就业需求。”

德维尔潘特别指出了此次乌镇峰会的一大亮点,即所有参会者都认可互联网治理的必要性。德维尔潘强调:“互联网是一片自由空间,但这片空间也存在风险,有必要进行管理,特别是恐怖主义对互联网生态的威胁。”此外,德维尔潘十分关注网络治理权的分享和协调,并指出:“网络治理权不应落入单一国家的手中,例如美国”。

德维尔潘强调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是文明化,避免各种滥用和暴行。他看到,此次乌镇峰会中,有一股力量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力图使互联网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技术资源,更能管理好这些资源,避免重大风险对社会的影响。

11月18日,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接受人民网视频专访。

呼吁世界经济的G3新格局

德维尔潘十分关注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认为这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局性倡议。他指出:“对于我们欧洲人来说,这是一个希望,一种合作的动机。”德维尔潘十分看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强调这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柱,可以把相关国家带入合作和一致行动中,加强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面对保护主义在欧洲和美国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德维尔潘认为谴责自由贸易并不能解决问题。“保护主义会导致经济发展和经济交流越发困难,并构成危机的恶性循环。”德维尔潘再次提出G3倡议,他认为,面对国际关系中越发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如果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和中国央行能够联合,在机构之间建立一种对话机制,将可能更好地避免金融危机和金融泡沫,这也是德维尔潘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中国为国际关系带来新理念

2003年,德维尔潘在担任法国外交部长时,曾在联合国发表过一次反对军事力量入侵伊拉克的著名演讲。德维尔潘始终强调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力量解决和平问题,而不是动辄诉诸武力。

德维尔潘多次呼吁,面对世界危机,只有通过政治对话途径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他指出:“去年在中国举行的G20杭州峰会就是一次让不同观点靠近、更好彼此了解的机会。而最糟糕的情况,则是不信任和不理解,这将会在国际关系中制造更多的阻碍。”

在德维尔潘看来,未来的欧洲与中国拥有一致的责任,即找到一条通向解决方法、建立对话和促进协作的道路。德维尔潘认为,中国在国际关系上提出了一个非常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和谐。在他看来,更为和谐的国际格局,也就是一种“国与国之间更加紧密的、以服务于民众为目标的国际关系”。 

(责编:覃博雅、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