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关注中国

《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4)》发布——

中国居民对精神生活不满意度首次超过物质生活

2014年12月31日13:2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12月31日电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12月30日发布《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4)》。其中的分报告《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报告(2014)》显示,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转型,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凸显。居民对心理和精神生活的不满意度首次超过了对物质经济生活的不满意度。

这一变化表明,民生需求呼吁社会向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心理健康等方向发展。统计结果显示,三年来,在各个生活领域受访者对“生活压力”的不满意程度首次排列第一,其中29.9%受访者认为生活压力比较大或非常大。

环境质量、社会公正、收入水平、生活压力等,是2014年社会“不满意”关键词。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艾云说,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对心理和精神生活的不满意度首次超过了对物质经济生活的不满意度。但住房问题、物价水平、食品安全、城市居民工作压力大等依然是影响人们生活幸福度的主要社会问题。各个生活领域受访者对生活压力的不满意程度首次排列第一。

统计结果显示,59.3%的受访者对住房状况表示“不满意”,仅有 14.8%的受访者对住房状况表示“满意”。18%的受访者表示对物价水平非常不满意,35.4% 的受访者表示对物价水平“较为不满意”, 30.1%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仅有 13.6%的受访者表示“较为满意”,仅有 2.9%的受访者表示“满意”。

报告还表明,2014年社会景气指数为100.84,对总体事项的信心指数为100.78,对个体事项的信心指数为100.83。这一方面意味着,民众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在总体上稳步前进;另一方面也显现出,民众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信心充足、预期良好。

在信心指数方面,2014年的数据表明,各类公共服务的得分均超过50分,即公众对各项服务的前景都持积极预期,认为其未来三年将会变得更好。相比而言,公众也依然对基础设施的信心最高,信心指数达89.8分,对环境保护的信心最低,仅为72.1分。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公众对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的信心有所增强。

据介绍,《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4)》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发布了3年。今年包括《中国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研究报告》《社会包容状况》《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报告》等十二个分报告。

(实习生熊如梦)

分享到:
(责编:实习生:熊如梦、常红)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