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坚持学习武术一辈子”
周日早晨,室外气温三度左右。
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驱车近70公里,便到了梅勒镇。
当记者找到这所深藏在根特市郊的武术学校时, 发现学校原来在梅勒镇的一片工厂区内。门口手写的“中国少林传统功夫学校”略显寒酸,在此教授中国武术的少林寺的俗家弟子王金龙有些不好意思的向记者表示,创办学校之初,筚路蓝缕,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就连牌匾也是自己手写的。学校是王金龙2012年在此创办的,这也是第一所当地官方承认的甲级职业武术学校。成立后,它迅速吸引了当地武术爱好者的注意,甚至有些根特大学的学生专门骑行五六公里来此学习武术,冬天也不例外。
“后来有学生专门铸造了一副牌匾给我,但是我还是想用这幅简陋的牌匾提醒自己创业艰难,清心寡欲。”据介绍,最开始这里是一座窗帘厂,现在二楼仓库被用来作为练武场。来到二楼,十余名武术爱好者早已经开始他们当天的课程。
在教学现场,记者注意到,上午教的是太极、气功和少林套路等课程,大家都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在太极课程中大都是老年人,他们喜欢平心静气,气功的课程则是中年人居多,可以安定心神,而少林套路课程则吸引了根特大学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其中已经有几个已经可以将少林罗汉拳打得虎虎生威了。这些武术爱好者中,既有练习武术五年的德国阿姨,但也有刚来仅两星期的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于刚来的学生来说,虽然其招式难免还有些生疏,但习武的意志却没有丝毫懈怠,现场学习的态度也是一丝不苟。
新来的中学生安迪向记者表示,自己从根特大学的课程网站上看到信息才来参加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来看一看,但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以前我从电影上看到的武术都是特别暴力的,但来到了这里后我发现,真正的中国武术是很平和的,讲究与人为善的,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位新来的学员,“我把我的同学也拉来了,大家一起学习,我相信我们会坚持下去。”
这两个新学员的榜样是一位练习了十个月的中学生——保罗,现在保罗的少林罗汉拳已经打得有模有样,“我感觉10个月来,我的身体越来越强壮,越来越有力量,但学习武术也让我明白,习武的最高意境是平和和提升自己,我不会把这些用于街头打斗。”保罗的这番想法也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自武术学校创办之日就来此习武:“小时候喜欢看中国的功夫片,喜欢李小龙和成龙,但是一直都没机会学习,所以当得知这里能学到传统的中国武术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来这里学习了,不光是我,我还带我的两个儿子来学习,现在我们都喜欢上了这门运动,每周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来学习,而且我们还专门卖了少林武术服装。”
王金龙向记者介绍,虽然学校才开办两年,但已经在当地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根特大学也找到他,要求开设武术兴趣爱好课程。今年9月底,根特大学体育系正式将中国武术列入大学兴趣爱好课程,方便全校三万多名师生学习中国武术,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也是中国武术首次进入比利时大学校园。
“我希望能在比利时传播真正的中国武术文化,让当地人了解中国武术,而不是像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只有打打杀杀。”为此,他还开设了武术理论、茶艺等理论课程,讲述中国哲学和宗教,希望外国人能够了解中国武术深厚的文化内涵。
“习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最开始的两个月,练习完后都会感到浑身酸痛,我的很多朋友都没有坚持下来。”保罗的父亲向记者表示,“但这也是对自己身体和意志的一种锻炼,我坚持了下来,我爱上了这门运动,虽然现在我依然会感到酸痛,但是我会坚持学习武术一辈子。”
还有一些学员们因为中国武术的关系,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武术学校资历最老的女学员阿黛尔已经习武五年了,她因为武术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现在又在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并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爱莲。“武术是一种态度,我喜欢武术这种能面对任何困难,挑战自己极限,提升身体和精神层次的运动,它能带给我内心的平静。我也因此喜欢上了中国文化,我想知道,能发明武术的中国人,究竟拥有怎样的文化,说怎样的语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最容易获得西方人的关注和认可。与其让外国人看新鲜,不如让他们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了解、真正喜欢上中国文化。也希望在比利时,武术能走进更多的学校,获得更多的关注,拥有更多的习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