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情报机构“同床共寝”
事实上,1945年之前,几乎没人想过德美情报合作问题。有历史学者指出,两件事情促成德美这一不可想象的合作:一是美国对苏联越来越担忧,一个是前德国情报军官盖伦的毛遂自荐。1946年,在德国美战区,盖伦情报组织成立,一开始直接受美军指挥,1949年后受中情局控制,1956年转由西德政府控制,并更名为联邦情报局(BND)。
对美国来说,西德作为前沿基地对于刺探苏联情报至关重要,比如用装有照相机的高空气象气球搜集苏联航空信息,用U-2飞机进行渗透侦察等。而使用西德基地的条件是,U-2侦测到的情报需向西德总理阿登纳和情报首脑盖伦做简报。根据德国历史研究所编纂的《冷战时代的美国和德国(1945-1990)》,美国国安局还在西德修建地面监听设施。对外界而言,这些设施的很多情况至今不得而知。该书称,有消息源披露说,国安局至少在德国3地有战术以及战略信号情报(SIGINT)设施,分别是柏林、奥格斯堡和巴特艾布灵。作为交换,西德可作为“第三方”适度接近美国的“五只眼”情报联盟。
巴特艾布灵位于慕尼黑市南部,远处是阿尔卑斯山。《环球时报》记者前不久路过那里的一个小镇,看到广阔田野上有几个白色大圆球。德国研究军事情报的学者克莱梅尔向记者透露,在那里,美国人拥有一个先进的信息交流中心。
“美国情报部门在德国如鱼得水”,德国《南德意志报》去年以“秘密战争”为题披露说,美国中情局、国安局和国土安全部的特工可以在基地毫无阻碍地从事情报工作。美国特工在德国港口还可对集装箱进行检查,甚至决定哪艘船可以进港。德国政府据称向美国公司发了200多项特准令,好让它们执行受美国政府委托的棘手任务。
“德美情报机构‘同床共寝’”。今年1月,美国前情报机构雇员斯诺登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证实,德美之间不仅交换信息,还分享仪器和基本设施,一起监控目标人员。今年6月,《明镜》周刊公开50份斯诺登提供的秘密文件,显示德美合作可能比他们至今想承认的更密切。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