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日本蓝皮书:中、韩与日本关系从“冰点”降至“零下”

2014年03月31日15:19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社科院2014年《日本蓝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人民网 刘融摄)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常红 刘融)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今日发布的《日本蓝皮书》指出,近年来,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亚洲邻国,日本明显处于发展劣势,经济社会深陷转型阵痛,各方矛盾持续发酵,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政治右倾化趋势渐强。安倍上台后采取的一系列内外政策,无疑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直接导致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从“冰点”降至“零下”,同时也使日本深陷国际孤立。

日本现任内阁“正常国家化”六方面战略设计

蓝皮书分析,2013年是日本谋求全面战略突破、不惜代价倾力追求“大国梦”的一年。与历届自民党保守政权相比,日本现任内阁的“正常国家化”战略设计与展开带有明显的安倍特色。一是以右倾化为价值理念基础,并以此统一政府治理体系,进而扩散到包括舆论传媒在内的社会各界。二是采取国家主义、集权主义式领导与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首相官邸一元化决策能力与动员能力。三是将“军事大国化”纳入“正常国家化”指标体系,使“正常国家”概念更为完整、彻底,并以强军经武为重点追求“全面正常化”目标。四是强化对外战略政策与行为模式的“主张型”、进攻性特点,将军事手段列为维护经济、安全利益的基本手段。五是强化对日美同盟的“战略工具性利用”,在加大对美借助力度的同时,谋求更多的政治安全自主权,强化独立行为能力,拓展国际战略空间。六是对外战略以中国为“头号课题”,“锁定中国”;同时借“中国威胁”推动“军事正常化”,减少日本实现“大国梦”的政治阻力。

2014年,安倍内阁将继续沿既定路线狂奔。近年来日本政坛右倾保守势力坐大,安倍作为其领军人物,视修改《日本国宪法》、“摆脱战后体制”为“历史使命”,其对“全面正常化”的追求、对相关内外政策的推进不会轻易罢手。但是,安倍路线势必激化日本国内外矛盾,源自各方的反弹能量也在不断积聚之中。安倍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执政环境,日本政坛也将酝酿出新的变化。

安倍右倾化路线:修宪、否认历史、政治松绑

蓝皮书认为,安倍右倾化路线内含三个方面:一是修改《日本国宪法》,摒弃战后和平发展路线;二是否认、美化侵略战争历史;三是政治、政策上自我松绑,主导安全战略从所谓“消极和平主义”向所谓“积极和平主义”蜕变。

安倍为修宪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率领自民党在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获胜,确保修宪所必需的2/3以上席位;第二步,着手推进易于得到支持的“修宪程序条款”即宪法第96条的修改,以放宽修宪提案条件;第三步,最终修改作为和平宪法精髓之所在的第9条。在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虽以较大优势获胜但终未获得2/3以上席位。此后,安倍欲先行突破“修宪程序条款”宪法第96条的企图也遭遇阻力。有鉴于此,安倍转而改变策略,尝试以“解释性修宪”手法,即通过改变对宪法原则和精神的解释,为行使集体自卫权放行。

安倍上台后,他所领导的自民党多次提出现行历史教科书存在“自虐史观”(即所谓“自我贬低的历史观”),缺乏爱国主义精神,要求修订教科书审定标准,特别是废除1982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关于教科书内容必须顾及亚洲邻国感受的“近邻诸国条款”,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日军强征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事件等从教科书中彻底抹去。自民党的这一诉求,直接体现了该党总裁安倍的主张——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有自信的国家”。

2007年安倍在首次执政期间即主导修订了《教育基本法》,要求“在教科书中融入对日本传统文化、爱国心和乡土爱的尊重等内容”。安倍倡导的“教育改革”,核心目标就是“摆脱自虐性的历史教育”。他多次强调,在21世纪,要让日本人“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信和骄傲”,“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自豪感”。再次上台后,安倍要求重新修订教科书审定标准,以便更充分地体现2007年修改版《教育基本法》的精神。

与修改历史教科书、向日本年轻一代灌输错误史观相呼应,安倍提出要全面重审日本官方反省侵略战争历史的“三大谈话”1982年“宫泽谈话”,提出要使教科书内容不刺激邻国;1993年“河野谈话”,就战争期间日军强征慰安妇道歉;1995年“村山谈话”,反省日本对邻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并首次清晰地对亚洲受害者道歉。安倍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辩称,“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乃至国际上都没有定论,(是否为侵略)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哪一方。此“侵略未定义”论一言既出,立即遭到中韩两国的强烈谴责,并引发包括美欧在内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

“侵略未定义”论与此后安倍怂恿、纵容内阁成员和本党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一起,激化了日本与中韩等亚洲邻国的摩擦,破坏了地区和谐与合作。同时,它也使日本自身陷入国际孤立。安倍从上次执政时起一直标榜、推销“价值观外交”,但“侵略未定义”论及纵容“参靖”使其自身道德标准尽失,道义形象大打折扣。这些表现集中体现了安倍的零和博弈式思维、成王败寇式实用主义思维,以及是与非、善与恶道德标尺的缺失,也由此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安倍内阁行为模式及其未来走向的关注与忧虑。

参拜靖国神社将右倾化路线推向高潮

蓝皮书分析,以参拜靖国神社将右倾化路线推向高潮。2013年“8·15”以及4月“春祭”、10月“秋祭”,包括安倍内阁副首相麻生太郎、总务相新藤义孝、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等多名阁僚在内,分别有100多名日本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安倍虽因顾忌参拜将引发国内外指责而未前往参拜,但均以献供品、供奉费的方式表达了“心意”,同时声称“不限制”阁僚参拜。

2013年12月26日,安倍在上台执政周年之际,公然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安倍首次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也是自2006年小泉纯一郎以来时隔7年日本现任首相的参拜。这一举动是对国际正义、人类良知和道德底线的践踏,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否定,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公然挑战。安倍的参拜体现了他扭曲的历史观与政治立场,以及要借此怀柔右倾保守势力拥趸的国内政治考量。最重要的是,安倍要借“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标志性行为,以此极端方式正面否认及美化侵略战争历史,彰显其推行右倾化路线及对东亚邻国强硬政策的决心。

安倍的参拜直接导致日本与中国、韩国的关系从“冰点”降至“零下”,同时也使日本深陷国际孤立。不仅中韩等东亚国家对此一致痛批,美欧官方及舆论对安倍政权的疑虑也由此明显增强。奥巴马政府鼓励、支持日本进一步发挥地区安全作用,以便更有力地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在历史问题上,美国朝野无论左派还是右派,抑或亲日派,都一致呼吁日本领导人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实际上,鉴于安倍晋三的过往表现,奥巴马政府从其再度执政伊始即心存戒备。“如果说奥巴马政府(对日本)有什么怀疑的话,那恐怕就是安倍本人”。安倍通过“安倍经济学”让日本“重振雄风”,但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粉饰”;安倍在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中表现得“不可捉摸”,“甚至使美国都被牵连其中”;安倍一直主张修正主义史观,他认为日本在1945年战败前的帝国主义时代并没有做错什么,而1945年以后则没有做对过什么;安倍最主要的怨念针对的是战后美国强加给战败国日本的和平宪法,他希望把日本从“战后历史的枷锁”中释放出来,成为一个“被称为日本的正常国家”。

2013年10月,为出席美日“2+2”磋商而访日的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和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罕见地向位于东京的千鸟渊战殁者公墓献花,这被认为是美国向日本领导人发出的“不要参拜靖国神社”的明确信号。12月,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与安倍通电话,提及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要求安倍“保持克制”,明确表示(安倍)“不应前往”,但遭“婉拒”。〔日〕共同社2014年1月29日报道。安倍不顾美方奉劝,执意参拜,令奥巴马政府深深“领教”了日本现政权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对其政治信任与支持明显下降。

社科院发布2014《日本蓝皮书》 探讨安倍内阁走向与中日关系前景

分享到:
(责编:郑青亭、常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