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卢旺达小村

刘玉秋

2014年03月16日03: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斗转星移,转眼间来卢旺达已整整三年了。其间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喜欢卢国吗?喜欢基加利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理由很简单,卢国民风淳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海拔1600—1700米,不高不低,终年恒温;不冷不热,气候宜人;居住的环境十分干净,无论是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驾车小心翼翼行走在颠簸不平的乡村土路上,带给人的感受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洁净。在这个世界最不发达、人口众多的千丘之国,居然很难找到一个卫生死角。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卢旺达人的村子。村子坐落在一个山坡上,远远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香蕉树,金属色的房顶和泥土色的屋墙掩映在万绿丛中,在阳光的沐浴下闪耀着光芒。

  村子里的泥土路路面结实,可能是由于土质的关系,路面上没有浮土,但时常能见到被雨水冲刷留下的裂痕。房屋建造的位置很随意,房屋的建筑材料大多是泥质,有的人家围了一圈篱笆,只留了出口,但没有门。从敞开的门洞向里望去,只能看到整洁的地面和空荡荡的院落,只有少数几座房子是砖墙。虽然,村子整体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看不到胡乱堆放的杂物和随意丢弃的垃圾,家畜在草丛里悠闲地吃着草,鸟儿时而飞落到草丛中、时而飞上屋顶,啾啾声不断,偶尔能看到房前屋后香蕉树宽大的叶子随风轻轻摆动,一串串未成熟的果实悬垂着,那是村民们赖以为生的口粮。我想,因为太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或是原始祖先对自然界的敬畏,以遗传基因的方式留在了他们的血液中,他们才如此这般用心去保护环境,而不是贪婪地去破坏和掠夺。

  村长带着我们来到一户人家,房子因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村长告诉我们,这家的主人是当年大屠杀的幸存者,房子是政府出资修建的,专门安置那些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寡妇,政府每月还会定时发放生活费,虽然不多,但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村长又带着我们来到一座在国内很常见的、如同火柴盒的房子前。一路走来,这应该是我们所见过最气派、最“豪华”的房子了。村长说,这里曾经生活着当年大屠杀留下来的孤儿,政府指定专人抚养这些可怜的孩子,不仅提供衣食住行,还供他们上学。当年的孤儿们如今都已成年,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开始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我们一个雇员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不仅有自己的孩子,同时又收养了几个孤儿,生活虽然艰辛,但却无比幸福和自豪。

  大屠杀的幸存者被安置在各地,我还去过专门为幸存者建立的村庄,情况和这里差不多,政府还出台了一项“养奶牛”的扶贫计划,大概内容就是:政府免费送给最贫困的家庭一头奶牛,用于改善生活。当奶牛产仔以后,将小牛送给其他的贫苦家庭……在那个村子里就看到这样的奶牛。庞大的开支对于这个饱受磨难的国家来说负担沉重,卢政府在依靠自身的努力之外,还不断寻求国际社会的人道救援,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参与其中。

  卢旺达被联合国划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很高。他们知道感恩,懂得珍惜,用爱去温暖彼此受伤的心灵。

  我相信,时间这一良方终将会治愈卢国人内心的伤痛。只要心中有爱,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会降临身边;只要心中有爱,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16日 07 版)
分享到:
(责编:付龙、苏楠)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