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吉尔吉特访“巴铁”(环球走笔)

杨  迅

2013年08月01日14:13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的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上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意思是巴基斯坦是中国“像钢铁一样坚固牢靠的朋友”。中巴两国人民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历久弥坚,点滴故事感人肺腑。

  在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地区,层峦叠嶂、地势险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冰峰雪原和悬崖峭壁间,中巴两国建设者并肩战斗,修建了蜿蜒山间的喀喇昆仑公路。这条“中巴友谊路”架起中巴间唯一陆路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北部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工程施工期间,许多中国建设者献出了生命,上百人长眠于吉尔吉特市郊的中国烈士陵园。30多年来,几位巴基斯坦人长期自愿看护墓地,被称为吉尔吉特最动人的故事。笔者心生敬慕,专门拜访。

  到达陵园,已是黄昏。穿过盛夏夕阳下的银色大门,行走在青松翠柏间,一座白色纪念碑映入眼帘。碑文鲜红: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陵园规模不大,干净整洁,庄严肃穆。

  5位巴基斯坦守墓人,4位已是发鬓斑白的老人。他们面容和善,岁月在额头刻下的皱纹,见证了自愿无私守墓的义举。阿里·艾哈迈德在此守墓36年,兢兢业业地修整陵园,浇水、除尘,在陵园外小屋里过夜是常有的事。陵园环境不断改善,许多国家的人纷纷前来凭吊,他感到36年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

  谈及多年来为修建公路而牺牲的中国人守墓,几位巴基斯坦老人格外动情。他们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友人不畏艰险,舍身忘我,帮助巴基斯坦在崇山峻岭间修建难度如此大的公路,夯实“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中巴友谊,无人不为之深深感动。多年来自愿守墓,不求回报,只因守候的价值远胜黄金。

  30多年过去了,陵园外花开花谢,陵园里人来人往,不变的是几位巴基斯坦人为中巴友谊坚守和奉献的决心。在5位守墓人中,有一位叫曼苏尔·侯赛因的年轻人,他的父亲曾经和阿里·艾哈迈德在此共同工作了33年,如今已经去世。侯赛因从父亲手中接下这份工作,他和其他守墓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下一代延续这份神圣的使命。

  中巴友谊故事,如同山峰一样多。巴基斯坦人常说的这句话,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1日 21 版)

分享到:
(责编:贾文婷、郑青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