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本报记者探访喀喇昆仑公路 

“中巴友谊路”造福两国百姓(第一现场)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杨  迅

2013年07月20日04:14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图为中巴两国工人在隧道内进行作业。
  本报记者 杨 迅摄

  路边山崖巨石高悬,崖下河水汹涌奔流,远处是一座座圣洁的雪山。汽车行驶在喀喇昆仑公路巴基斯坦段,由于地势险峻,真让人头晕目眩。出了巴基斯坦北部山城吉尔吉特后,这条高山峡谷间劈凿出来的公路,变得平坦,平坦得出人意料。 

  巴基斯坦北部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区之一,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两国之间唯一的一条陆路通道。由于是连接中巴两国陆路纽带,同时又凝聚了老一辈和新一代筑路人的心血,喀喇昆仑公路被誉为“中巴友谊路”。  

  本报记者日前赴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走访了中国路桥公司负责的道路改扩建项目。在工地上紧张作业的中国工人普遍为这份工作感到骄傲。他们说,这条“中巴友谊路”造福两国百姓,“为中巴友谊做贡献,付出汗水值得!”

  “老前辈能做成的事,我们现在也一定能做到!”

  喀喇昆仑公路始建于1966年,在中国政府援助下于1978年建成通车。因为穿越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修建过程异常艰难,巴基斯坦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喀喇昆仑公路北起新疆喀什,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长约12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公路巴基斯坦段由海拔4733米的红其拉甫山口降至460米的塔科特,沿线地形地质十分复杂,山体险峻,河水湍急,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路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至今还为老一辈筑路人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而惊叹不已。 

  2005年,南亚大地震给公路造成很大破坏。应巴方请求,中国欣然答应帮助修复公路。中国路桥公司受委托承担了喀喇昆仑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对路面进行拓宽和翻新。该工程始于2008年,改扩建路段为335公里。

  据改扩建项目总工程师梁洪国介绍,当地塌方、落石和泥石流等灾害频发,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中国工人没有向困难低头,目前改扩建项目已经完成了超过九成,计划在今年内竣工。针对堰塞湖的情况,路桥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改路线工程,将在两年内完成,届时喀喇昆仑公路将彻底恢复畅通。  

  记者走进一个正在施工的隧道,里面光线暗,通风差,天气也很炎热,工人们在全神贯注地工作。负责项目安全管理的王斌表示:“这里比较偏僻,条件艰苦,但是和众多工友在一起,就能感觉到朝气和动力。既然来到了巴基斯坦,代表的就是祖国的形象,应该努力工作,交出满意的答卷。”负责施工的经理史东志则爽朗地说:“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安全形势不理想,但30多年前,老前辈能做成的事,我们现在也一定能做到。”

  5位当地人自发守护中国烈士陵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生活和生产物资运输、客运以及与中国的边境贸易主要依靠喀喇昆仑公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巴基斯坦人有感而发:“中国人到这里就是来帮助我们的!”吉尔吉特首席部长助理穆萨表示,喀喇昆仑公路是巴中友谊的见证。公路通畅以后,将极大促进巴中贸易的发展,惠及两国人民。巴基斯坦工友穆罕默德动情地说,重修公路为当地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经济,巴方工人能接受到相关的技能培训。此外,路桥公司也会为当地居民修缮水渠,平整土地,并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中国一直都在帮助我们,现在能为巴中友谊公路出一点力,感到很高兴。”  

  在吉尔吉特有一座烈士陵园,里面长眠着80多位因为修建道路而牺牲的中国工人。5位当地人自发守护中国烈士陵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说,将来还会让子孙继续守墓。改扩建项目经理庞明深有感触地说,当初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时,中巴双方共约700人献出了生命,相当于一条人命换一公里路。  

  记者在吉尔吉特采访时发现,市场上中国货物不少,很受当地人欢迎。不少受访者说,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通过喀喇昆仑公路去中国看一看。改扩建项目经理王伟国对记者说,这条公路是巴北方各大城镇联系内部腹地的唯一通道,随着改扩建工作的完成,北部地区的物资流通、商贸往来、旅游业也将得到促进,当地货物运费和生活成本将相应降低,当地民众将因此受益。  

  中国路桥公司巴基斯坦办事处总经理叶成银表示,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修复和改扩建完成后将对推动双边贸易和战略合作、促进中巴友好关系,加强中国与中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期望道路早日竣工,毋庸置疑,这对于中巴在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各个领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伊斯兰堡7月19日电)  

扫描二维码  体验更丰富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苏楠)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