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柏林6月17日电 (记者 黄发红)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17日应“柏林未来基金”建议和邀请,在中国驻德使馆做了题为《历史、友好合作与共同梦想》的演讲,并在演讲之后与现场嘉宾以及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近200位来自德国政府、外国驻德使团以及基金会和企业代表参加了该演讲活动,包括德国电视一台、路透社、德国《焦点》杂志、《时代》周刊等多家外国媒体出席。
史明德大使在演讲中讲述了自己从9岁开始学德语,17岁到柏林留学,在德国工作23年这些与德国的不解之缘。对柏林经历冷战、柏林墙隔离到最后两德统一等历史,也有许多亲历和见闻。而给大使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柏林作为两德分裂又和平统一的缩影和印记。大使由衷祝愿统一后的德国能够加快融合,尽早抚平东西德分裂造成的发展差距,也期待着柏林和德国,能在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中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曾经的冷战对抗第一线,如今变成了欧洲的“稳定之锚”,大使认为,这与柏林敢于直面历史,反省过去,用实际行动改成错误的态度密不可分。冷战结束以后,“遏制对抗、零和博弈”这些冷战思维已经过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最强音。
柏林的多元文化,也给史明德大使留下了深刻印象。柏林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外来人口,表明了柏林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大使说,每种文化都有其合理的诉求,有其通往真理的途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没有任何一种见解可以声称自己是唯一正确的。不同文化可以在交流与碰撞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在中德交往方面,柏林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柏林与北京是友好城市。两国的政治、文化、经贸交流,在柏林都很频繁。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在德国的第一座孔子学院、中国银行、柏林直通北京的航班等等。三周前,中国总理李克强首访欧盟国家,选择的也是柏林,而不是布鲁塞尔,显示了中国对中德关系的重视。
大使最后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阐述了中国人民的中国梦。大使介绍,中国梦概括起来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大使的演讲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嘉宾福尔克尔?哈塞默表示,大使有如此流利的德语,向德国人介绍了中国眼中的柏林和德国,介绍了中国人民的梦想和愿望,令他十分钦佩。他希望德国也能有这样的外交官,以同样的方式向中国人民介绍德国,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
在互动提问环节,史明德大使以真诚、睿智、自信的方式,回答了德国人关切的问题。在问到史明德大使当时见证民主德国走向末路之前的感受时,大使表示,当时中国已经走过了10年左右的改革开放之路,对于民主德国的命运,可以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认为这种百分之百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不可能有前途。当时也能明显感觉到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大使说,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政府,都要以为实现人民的愿望为检验标准。如果脱离了人民,政府就会走入歧途。
另外,每一种政治体制,都必须不断地适应时代的步伐,不能停滞不前。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都要根据国情,不断进行下去。没有任何体制是对改革免疫的。
中国的中央集权治理模式,是中国两千年来维持中国统一最有效的方式,是经过历史考验,同时又跟随时代潮流的一种治理模式。近百年来,中国一直在为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而斗争,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然而德国人不能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其他国家。大使举例说,东西德和平统一,西德接纳了东德2千万人口。而这些人目前还与西德人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在中国,2011年新出生人口就达1600万,每年几乎是一个东德人口,解决这么多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是德国人所看不到的难题。因此,大使强调,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要能换位思考。
在问到中国发展后会不会对德国形成竞争,大使回答,竞争是促进发展的动力,对各方都有好处。当今的世界,是互联互通的世界,唯有开放和交流才能共同发展。欧洲人、美国人好过了,中国人也好过,反之亦然。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在当前的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极不可取。欧盟在与中国商谈的过程中,仍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制裁的措施,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大使说,有贸易摩擦是正常情况,说明贸易往来频繁,如果没有贸易往来,就不会有摩擦。有了摩擦,应该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只会造成对双方不利的局面。
“首都演讲”是一个由“柏林未来基金”组织的系列演讲活动,目前已有14个州长和美、俄等6国大使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