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一词就像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量身定做”的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指一个人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此人;后指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该成语的古今两义用在安倍身上都很合适。
安倍再次就任日本首相不足半年,在事涉外交和国际的问题上,其出尔反尔,否定历史的言行,大抵围绕三类问题:一是日本对外侵略历史;二是中日关系;三是领土主权争端。
日本对外侵略历史上:甫一上任,安倍就扬言要用“前瞻声明”代替前任政府就日本侵略和殖民历史表示歉意与反省的“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此后,安倍陆续抛出“‘侵略’未定义论”和“‘参拜靖国神社有理’论”。然后,他又多次狡辩并修改论调。在“慰安妇”问题上,安倍表面上要划清与桥下彻言论的界限,但事实上依然坚持“强征妇女的证据不足”,否认日本政府的责任。
中日关系上:安倍就任首相后曾在公开讲话中强调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呼吁中日关系恢复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事实却是,其非但没为恢复对华关系推出实质性举措,还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发表一些错误言论。4月下旬,安倍访美前夕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声言“中国对冲突的需求根深蒂固”。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日本外务省出面表示报道不正确,但《华盛顿邮报》提供的采访逐字记录明白无误地记载了安倍的话。
领土主权争端上:钓鱼岛问题上,安倍近期接受美国《外交》杂志专访时,否认上世纪70年代中日“搁置争议”共识,妄称“完全是中国的‘谎言’”。其后,日本方面又辩称《外交》杂志英文网站内容有误,要以七八月期纸质版杂志为准。去年以来,日方采取“登岛”、“国有化”等一系列错误行动破坏上述共识。安倍再次就任首相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安倍在上述重大问题上出尔反尔,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一,安倍是一个投机性很强的政客。只要能够吸引舆论眼球并最终博取国内选票,就可以选择肆无忌惮地表态,对外采取挑衅行动;如果言论过于露骨而引发国际舆论反弹,特别是有可能使得美国“靠山”也感到不好为其“护短”时,就百般狡辩,选择一些模糊语言以期蒙混过关。
其二,安倍骨子里充满右翼思想。不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修改和平宪法,突破专守防卫限制,将日本变成一个能够实现其右翼抱负的“正常国家”。
安倍在上述历史、主权和对外关系上的错误言行有违国际法,有违良知,有违国际正义,也有违时代潮流。安倍出尔反尔,不止于言论,而且反映在行动上。安倍惯常出尔反尔,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麻烦制造者,损害日本与邻国的战略互信,影响地区就重大问题的合作。安倍自以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以为自己争得喝彩,为日本争得利益,但事实证明会适得其反。
既然安倍时常出尔反尔,那么他这种“变色龙”能否从“坏”变成“好”呢?
如果说他的一些言行是出于一时政治需要,那么他能否在7月日本参议院选举后迈出正确的步伐呢?年初安倍内阁刚上台时,我们还可以说不妨再给他们一些时间,期待日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半年快过去了,是否到了该给安倍内阁“盖棺论定”的时候了呢?
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安倍以实际行动来回答。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与“出尔反尔”的原意是一致的。鉴此,有必要借用曾子的话对安倍说:“戒之戒之!”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