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经济缘何反复阵痛(经济透视)--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欧元区经济缘何反复阵痛(经济透视)

秦  宏

2013年04月22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最近几个月,来自欧元区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塞浦路斯危机以惨烈的结局收场;意大利政治僵局依旧持续;斯洛文尼亚银行业又现危机信号……欧盟和经合组织均对欧元区经济前景表示悲观。经合组织称,欧元区经济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前不会出现显著复苏。此前看上去还有点“美”的欧元区经济,再一次进入震荡下滑通道。

  欧债危机爆发至今已三年有余,却始终不能跳出“衰退—复苏”这种反复交替的怪圈,这的确值得人们深思。纵观欧元区的救治措施,再仔细琢磨欧元区的心态,似乎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欧元区在尝试去除危机表征的同时,还要通过紧缩手段除掉病根。

  债务和增长是欧元区跳出债务危机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说到底,这是一个“富贵病”。目前来看,主要办法不外乎两种:一是宽松货币,二是财政紧缩。宽松货币的办法见效快,不仅可以还债,而且货币超发引发的货币贬值,还可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削减福利。不过,这样做需要承担极大的道德风险,不仅严重损害本币的国际信誉,而且会养成没钱就开动印钞机的坏毛病。相比之下,紧缩没有道德风险,也能增收节支、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福利水平,可以实现标本兼治。出于各种原因,尤其是在欧元区经济发动机德国的驱使下,欧元区选择了紧缩的道路。

  不过,紧缩是个先抑后扬的痛苦办法。初始阶段,通常会出现经济越紧缩越弱、债务越紧缩越多、信心越紧缩越低的状况,而且难以避免。欧元区刚开始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一味紧缩,结果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步步被动。直到去年底,欧元区痛定思痛,才出台了直接货币交易(OMT)这个欧洲版的量化宽松计划,给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沙袋,堵住了资金的缺口,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住了局面。

  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并不意味着欧元区改变了紧缩初衷。该计划作为救急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颇为谨慎,只有成员国提出要求时才给钱,而且还要附加诸多苛刻条件,这与美国和日本放手“撒钱”的量化宽松有本质区别。未来欧元区将会走上一条紧缩为主、量宽为辅的道路,对于欧元区这个重症病人来说,这是一条切合实际的道路。

  不过,欧洲民众虽然从理智上认同当下的政策,但是由奢入俭难。荷包的缩水,福利的下降,以及高企的失业率,都让民众在心理上接受起来很不容易。意大利的政治僵局说明,民众正在用选票向“紧缩政策”提出强烈质疑和抗议。这种僵局将有可能延长经济衰退的过程,并可能蔓延到其他欧元区国家和整个欧洲市场,使欧洲陷入更为深重的经济混乱。

  可以预见,只要欧元区坚持当下的路线,未来经济还将面临诸多的震荡。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欧元区已经找到了相对正确的目标,走的也是一条正确的路线,只要坚持下去,欧元区经济就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责编:杨牧、赵艳萍)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