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焦点之“计划风险”
需征服目标小行星自转
论及捕获小行星计划的风险,加州理工学院凯克研究所项目成员保罗·蒂莫塔基斯表示,捕获整颗小行星,然后将其拖拽到月球附近的计划可谓史无前例,必将面临严峻挑战。例如,目标小行星会自转。无人航天器将其捕获后,应使其停止转动,然后才谈得上成功拖拽。
蒂莫塔基斯指出,科学家将通过推进器提供反作用力的方式,对目标小行星实施“除转”。此外,将小行星捕获后,无人航天器的质量势必增加,从而使推进、导航等任务的难度增大。除精确导航外,科学家还必须对这颗小行星精挑细选,确保它在导航失灵的情况下即便撞向地球,也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尽快启动对目标小行星的搜索至关重要,因为在浩瀚的深空中辨认出一颗直径7米多的小行星并非易事。
对于这个史无前例的计划,美国宇航局局长博尔登满怀憧憬:“捕获小行星意味着人类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不过,有美国媒体对该项计划有担忧: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将捕获小行星的计划列入了财政预算,但这只是整个项目启动的一个符号。当前,全球经济形势让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慎重考虑财政支出的重点,1.05亿美元启动经费的背后是数十亿美元的巨大后续投资。如果随后的资金链断裂的话,人类首次捕捉天体的行动仍然只会停留在梦想阶段。
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布的用来捕获小行星的无人航天器模拟图。
3 焦点之“计划揭秘”
以500吨重小行星为目标
美国宇航局公布的有关捕获小行星计划的资料显示,该局将在一枚“阿特拉斯5”火箭上加装一个无人航天器(该航天器用来捕捉小行星)。该航天器同火箭分离后,张开两个太阳能板。此时整个无人航天器宽35.7米。一旦靠近目标小行星,该航天器在接近目标时会释放出一个直径50英尺(约合15.2米)的网袋,利用束带包裹住这块旋转着的小行星。此后,火箭将使用约300公斤燃料开启助推器,将小行星推离原有轨道、带入近月轨道,耗时约2.2年。
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设想,未来进行太空探索的宇航员可以把这颗小行星当成中转站。
经科研分析,若要成功捕获小行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能找到一个满足重量、大小等条件的近地小行星。最理想的目标是一颗中等大小的小行星,直径7米左右、重约500吨,与此同时,该小行星上需要有100吨水、90吨金属和200吨硅酸盐。其次,要准备一套足够强大的太阳能电动推进系统,以便将小行星带离原有轨道。最后,要能在2020年安排相关人员对这颗小行星进行勘探和开采。
参议员比尔·尼尔森表示:“捕获小行星的计划只是大型项目的一部分,与采集小行星矿石并进行科研相结合,并期望通过对小行星的研究能够为人类前往火星开辟一条路径。”
媒体报道称,美国希望通过捕获小行星计划能够为国际空间合作创造新的可能,并为新的技术工业提供可能。此外,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如果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话,人类有能力实施拦截。
美国宇航局期望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捕获小行星计划,加深对深空的了解和研究,最终为人类登陆火星寻找出路。
本版撰文/新京报记者 韩旭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