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中的“平静”——走进阵地夹缝中的叙利亚村庄--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第一现场

炮火中的“平静”——走进阵地夹缝中的叙利亚村庄

人民网赴叙利亚特派记者  焦 翔

2013年02月19日08:2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阿萨姆家所在的楼里住了很多少年,他们喜欢探头出来,看看外面发生的事情。
  本网记者 焦 翔摄

  阿萨德村的一家四口人,正在品茶、聊天。住在这个村子里的人暂时没有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
  本网记者 焦 翔摄

  清晨天蒙蒙亮时,政府军的炮击就开始了,在大马士革北部郊区阿萨德村,声音尤其清晰,“乓!嗖!轰!”当地人在危机持续了23个月后,已经能够形象地模仿炮弹从发射到飞行再到落地时的不同声响。村庄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大型军营,而村子紧邻反政府武装聚集的哈拉斯坦等区域,因此这里成为政府军向反政府武装发动炮击的主要阵地,同时也遭受了反政府武装的包围和攻击。记者的朋友阿萨姆的家就在阿萨德村。

  从大马士革市到阿萨德村,沿路被枪炮打得面目全非的房屋比比皆是,尤其是一条聚集了大量汽车专卖店的街道已然杳无人烟,所有店铺的玻璃几乎都被砸碎,空留下房屋的骨架突兀地矗立着。阿萨姆快速驾车驶过这一路段,一边开车一边提醒记者听听车轮与柏油地面摩擦发出的吱吱声,原来,政府军的坦克不久前在这一带参与了战斗,路面因此被轧得坑坑洼洼。正如叙利亚大部分战场的情况,在政府军大规模出动机械化部队时,反对派就会撤退,但记者依然看到沿途不远处炮击正掀起漫天尘沙与黑烟。

  临近村庄时,汽车连续遇到了两个检查站,一个隶属于叙利亚政府军,另一个则属于一个新的武装组织——“叙利亚民防军”。这个亲政府的民兵组织成立只有约1个月,是在叙利亚特殊战场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式部队。据记者了解,这支武装在全国有约5万人,旨在同政府军形成高低搭配与职能互补,任务集中在同反对派武装开展游击战和巷战。

  通过层层安检之后,记者进入了有几万人口的阿萨德村。这个村子被大山包围着,和刚才沿路的紧张气氛不同,这里的楼房虽然看上去有些破败,但气氛显然平静很多。村子的入口处有一个小商店,门口摆着七八种蔬菜,店里面各种小商品也一应俱全。阿萨姆家的基本生活必需品都可以在村子里买到,不需要天天冒风险进城。

  “交火一般打不进村里来,旁边的军营成为一道屏障,但每天的炮声令人心慌”,阿萨姆和妻子有一对一岁半的双胞胎女儿,妻子起初对炮声还有些惧怕,但女儿们已经能够在轰鸣声中安然入睡了。阿萨姆的家大约90平方米,装修得十分漂亮,4口人住在其中十分舒适。但他们对面几乎一样大的单元房里,却住了一家50口人,一家人从清早到半夜都会吵个不停。原来,这里住的本来只有一对老夫妻,但战争爆发后,他们在各地的子女或因安全问题,或因住所被毁而无家可归,只能来投靠父母。于是,几个大家庭都被塞进了这样一间面积有限的屋子里。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阿萨姆告诉本报记者,投奔亲戚要比住进难民营好很多。

  阿萨姆与另一位邻居阿布·穆斯塔法一家的关系很好,饭后穆斯塔法邀请记者到他家里做客。这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家庭,穆斯塔法是一名医生,他的妻子正在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叙利亚项目工作,是记者在叙利亚认识的为数不多的有工作的母亲。穆斯塔法告诉记者,危机爆发一年后,他在城内的诊所就因为安全问题关闭了,当初住进这个村子也是因为房子价格便宜,没想到这个村子现在居然还是大马士革郊区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穆斯塔法说,他和周围很多人对局势的态度都是客观、中立的,那就是谁能够为民众提供安全保障和更好的生存条件,他们就支持谁。

  频繁的停电多次打断记者与当地人的交流,同时他们还被价格飞涨的汽油、柴油和煤气困扰着。然而,相对于住在其他郊区的人,阿萨德村的居民至少还不用为安全太过忧虑,这足以令他们庆幸。

  (人民网大马士革2月18日电) 

 

今日要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