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年·国务卿
希拉里"巧实力"的"工具箱" 里有啥"货色"?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上月在英国 《新政治家》周刊撰文大谈运用“巧实力”的技巧。希拉里任职不到4年,奔走访问近100个国家,摇唇鼓舌,可谓将“巧”字发挥到极致。让我们晒晒希拉里“巧实力”的“工具箱”,看看里面到底都是些什么“货色”?
挑拨离间。离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几乎成了希拉里“第一要务”,从不久前她的环中国访问以及非洲7国访问之中便可见一斑。
2013年1月1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希拉里“巧实力”遮掩下的“疗伤外交”
“巧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美国外交目标。2007年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发表题为《巧实力战略》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运用“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帮助美国摆脱当前困境,重振全球领导地位。
然而,究其实质,“巧实力”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它既包括了硬实力与软实力,又没有对使用软硬两种实力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任何决策者实际上都可以声称其对实力的运用是“巧实力”。比如,10%的软实力与90%的硬实力的混合,以及90%的软实力与10%的硬实力的混合,都可以被其使用者描述为“巧实力”。即使被希拉里贬为“不可思议的自我毁灭”的布什八年外交,亦不可否认其是软硬实力的综合运用,攻打伊拉克与阿富汗属于硬实力,而美元外交、“颜色革命”则属于软实力。即使是那些新保守主义者们亦完全可以将其理念归结于软硬实力的“巧妙结合”。
希拉里最后一次听证会表情 “又哭又笑又怒”
2013年1月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举行的国务卿提名人听证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与约翰 克里(右)拥抱。当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国务卿提名人举行听证会。2012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现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约翰 克里接替希拉里 克林顿,出任下任国务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