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事业同世界共赢(印记)--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我们的事业同世界共赢(印记)

2012年12月20日05: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人民视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共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

  2012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扎实推进同各国的务实合作,坚持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相互借鉴中寻求共同发展,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事实再次证明,中国的发展绝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发展;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本报驻外记者采写的一组报道,讲述了中国发展与世界共赢的故事。

  “感谢中国正义立场”

  本报赴叙利亚特派记者 焦翔

  坐落在大马士革高斯尤山脚下的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与美国大使馆仅一路之隔。美国大使馆人去楼空,高高的白墙上,铁丝网锈迹斑斑;中国大使馆则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据在叙利亚的外交使团统计,截至12月上旬,大使还在大马士革办公的外国使馆仅约剩10个,中国的坚持令许多叙利亚民众心生感激。负责护卫中国大使馆安全的军官纳赛尔对每一个前来使馆的中国人都友好备至:“感谢中国的正义立场,假如不是你们,西方的阴谋就要得逞。”

  叙利亚危机已经进入第二十一个月,暴力冲突不断升级,一些国家还不断加大对反政府武装的支持力度,推动叙内战规模扩大,叙利亚民众遭受的苦难愈发深重。

  中国坚持推动政治对话解决危机,由叙利亚民众决定本国命运。“中国先后三次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捍卫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展示了中国的担当,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迅表示,中国正在平衡地做冲突双方工作,不拉偏架,与希望创造和平、共同发展的国家一道,推动叙各派开启政治对话进程。

  随着安全局势日益恶化,在叙利亚的外国人已越来越少。中国华为公司的工作人员却依旧坚守大马士革,维护着叙利亚的通讯与互联网络。

  刚从中国香港进货归来的商人塔里克告诉记者,他返回叙利亚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反思战争——“为什么要打仗?像中国一样发展不更好么?”对叙利亚的商人们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国家。虽然叙利亚的自给自足程度比较高,但对中国不同层次的产品依旧有需求、有热度,他们认为未来国家的建设也离不开中国。

  在叙利亚民间,对中国友好是一种传统。如今在特殊时期,叙利亚民众更愿意把“中国”与“政治解决”连在一起说。这种友好与感激之情相交融的纯朴表达令人难忘。曾有一个扎头巾的叙利亚女学生在路上拦住记者,用生疏、夹杂着阿拉伯语词汇的英语大声地说了好几遍:“我爱中国,我爱你们中国人!”

  人民币离岸中心很抢手

  本报驻泰国记者 王慧

  新加坡坚持“稳扎稳打”,全面推进人民币支付业务;

  伦敦势头强劲,与大陆和香港人民币支付规模已超新加坡;

  一个由法国央行行长带队的大型商务代表团近期抵达香港,目的是说服银行家和企业,让巴黎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后来居上。

  ……

  人民币离岸中心争夺战正在全球上演。

  人民币走向世界,是中国为世界创造共赢机会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人民币地位不断提升,全球企业和投资者除了美元和欧元,货币篮子中将多一种选择,可以分散风险。“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一个全新的“欧元—美元—人民币”货币体系,将解决欧债危机以及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问题。

  今年,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快速推进。渣打银行数据显示,反映人民币存款、点心债和存款证、贸易结算和其他国际支付,以及外汇交易等四个人民币离岸业务增长的“人民币环球指数”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间上升7倍。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约有7990亿元使用人民币结算,约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重的12.5%,而2010年第三季度这一比重只有2.4%。

  对新加坡、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来说,把握未来人民币发展带来的机遇尤为重要。从贸易到资本市场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再到储备货币,大家都想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

  授权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标志,而各个城市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新加坡一直努力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去年和今年两度访华商谈此事。

  欧洲也将目光投向人民币。伦敦以其雄厚的全球第一大外汇交易中心优势,与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中心香港积极开展合作。今年6月,香港延长了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交易时间,覆盖伦敦交易时段。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12月10日表示,正在计划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如果发行顺利,该省将成为首个用人民币发债券的外国地方政府。

  世界将目光对准人民币国际化,看中的当然是其中的机遇。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人民币离岸业务已取得了巨大发展,现在需要挖深度,把流动性池子建深一些。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币币值必将更加稳定,投资者也更有信心。

  气候谈判

  务实开放

  本报赴卡塔尔特派记者 张梦旭

  12月6日,多哈气候大会接近尾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同南非、印度、巴西负责气候问题的部长一道,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详尽回答着各国记者的提问。记者们的手一再举起,解振华代表“基础四国”部长歉意地表示,还有重要会议等着他们。从会场走出,解振华又召集其他三国部长在走廊开起现场协调会,紧张严肃地讨论了十几分钟后,四国部长们又走进会场迎接另一场艰巨谈判。

  这样的场景在多哈气候大会并非偶然。在谈判冲刺阶段,中国代表团每天要参加双边磋商、相关边会等十多场活动,谈判经常持续到凌晨三四点。解振华表示,中国完全站在发展中国家利益一边,利用一切场合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同时中国立场又是积极、务实、开放的,希望达成全面、平衡、积极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大家都不满意,但是都能够接受。多哈会议最终能够达成“一揽子协议”,与中国在不同层面广做工作、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有很大关系。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而中国又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脆弱的国家之一。2012年,中国积极参与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对话与合作。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等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继续保持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话磋商,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在继续加强“基础四国”磋商机制的同时,以“基础四国+”的方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话和交流,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义务提供资金技术,但中国依然努力为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中国宣布安排了2亿元人民币开展为期3年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骄人的成绩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赞许,使中国能够在谈判桌前从容应对,推动会谈取得积极成果。

  资源合作

  互利伙伴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

  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西北有一座名叫麦克默里的小城。麦克默里副市长菲利·马尔告诉记者,小城不大却藏着宝贝,地表下就是那众说纷纭的油砂了。

  油砂是加拿大最大一笔财富,油砂开发是联邦和地方政府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创造工作岗位的重头戏。尽管对发展前景很乐观,菲利·马尔却不得不承认,资本不足是加拿大油砂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12月7日,加拿大政府决定批准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该收购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宗收购案。与此同时,中石油购入了加拿大能源公司在阿尔伯塔省一个页岩气项目49.9%股权,仅这两笔收购中国企业就为加油气开发注入了170多亿美元的急需资本。中海油承诺会保留尼克森公司全部3000多名管理人员和工人。

  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宣布批准中海油收购案的记者会上说,中国是个庞大的经济体,这对加拿大意味着重要机会。不过,对来自中国国企的投资与收购,加拿大朝野也有不少纠结:一方面急需中国资本,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控制加拿大自然资源。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收购就在加拿大引发一场全国大辩论。最终,加拿大联邦政府虽然批准收购,却不得不有所妥协,宣称今后对外国国有企业收购加能源企业的审批将更加严格。

  然而,分析人士普遍不认为加拿大真会对中国这个资源合作伙伴关上大门。加拿大的国情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中国经济则在快速发展,需求巨大。以能源为例,加拿大原油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加拿大90%以上的原油出口到美国,卖方市场的局面让加拿大损失不菲,再加上美国页岩气采掘技术的突破,对进口原油需求将大为降低,这让加拿大更加不安,急需开辟新的市场,中国自然成为重要选项。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院长侯秉东乐观断言,在今后五至十年,加中资源合作将再上层楼,前景无比宽阔。

  文化交流

  破解难题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

  自1994年在中国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出演“大卫”以来,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华中心主任的戴博,就一直致力于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戴博看来,上世纪80年代,中美文化交流多为政府项目,而现在更多是商业行为。中美文化交流路子愈走愈宽,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今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在白宫举行第十五届国家艺术人文青年活动奖颁奖仪式,由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在当地青少年中开展的“百首侗歌”项目摘得唯一一个国际获奖项目。11月30日,华裔艺术家蔡国强获得由美国国务卿克林顿颁发的美国艺术勋章。蔡国强认为,艺术是极其重要的桥梁,它就像水一样流淌在不同国家之间,其作用是政治和外交所不能替代的。

  9月29日,第十四届华盛顿中国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在美国国家广场举行。中国文化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得到多方位展现的背后,有一批热心人士的辛勤奉献,左一心便是其中一位。她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深入思考:中国以“瓷器”得名,在国外最著名的则是“美食”和“功夫”。难道中国人就会“吃”和“打”?各类中国文化活动大都在华人圈子里转,该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怎样让海外其他族裔也慢慢懂得中国文化精髓,从而真正了解中国人呢?

  《美华商报》总编辑孙殿涛认为,中美文化交流与认知仍处于不平衡状态。较之一般中国人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一般美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仍很陌生,大型文艺演出的观众多数还是华人。而商业运作也不能仅注重于印制精美的海报与节目单,还应同时做好媒体访谈、主流媒体广告等工作,钱要花在刀刃上。

  戴博认为,中国当代文化中有很好的产品,也有可与美国相媲美的人才。当今世界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产品都是互有借鉴的“混合物”。通过网络走红的韩国“江南style”就是一种“混合物”,中国的文化产品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或可改变世界历史”

吴建民

  共赢成为关键词,道出了时代主题的变化。20世纪的很长时间,都是在战争与革命中度过。我们高唱《国际歌》:“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因为当时的世界对被压迫民族和民众太不公平了,所以大家才起来反抗、革命。经过全世界人民长期共同奋斗,现在进入了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在这样的主题下,我们才能够与世界共赢。

  共赢,是对中国30多年大发展很好的总结。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47.16万亿元。这么快的增长速度,如此长的增长时间,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愿意来中国投资、办厂、做生意?因为中国追求的目标不是单赢,而是共赢。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大为受益,真正实现了共赢。

  共赢,是21世纪世界走向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唯一正确的选择。战争曾经是人类几千年历史上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后手段。然而,今天战争却没有那么大威力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作战双方军事力量极为悬殊。但是,打下来解决什么问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却给战争的发动方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共赢,在国际社会中正赢得广泛认同。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代表团访问美国时,中方从共赢思想出发,提出中美要扩大利益汇合点。基辛格回应道:“我是搞了一辈子‘均势’的人,现在看来,在21世纪搞均势是不行了。还是你们提出的办法好,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基辛格的这番话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当年美苏搞军备竞赛,理论根据就是均势,似乎只有大国之间的力量实现了某种平衡,和平才有保证;但在21世纪,均势理论很难再行得通了。

  布热津斯基也感慨道:“回顾过去100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如果当时大国领导人的主导思想是你们今天倡导的思想,世界历史就要改写了。”基辛格与布热津斯基是公认的两大战略家。他们二位不约而同地认同共赢的思想,很有代表性。

  中国根据世界和时代的变化提出共赢理念。中国34年的大发展证明这个理念是行得通的,不仅中国受益,而且世界也从中受益。这个方针必将引领中国外交取得更大成就,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
(责任编辑:苏楠、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