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交会:交流越多  生意越火(第一现场)--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中缅边交会:交流越多  生意越火(第一现场)

本报赴缅甸特派记者  于景浩

2012年12月12日08: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一名缅甸妇女带着孩子在边交会上挑选电子玩具。 
  本报记者 于景浩摄

  “去年3月份以来,我们向中国出口大米约3000吨,还出口了玉米、白豆等多种农产品。我们的产品在中国销路很好,希望通过边交会这个平台,把更多的农产品卖到中国。”缅甸商人吴昂森对本报记者说。

  签约金额大幅增长

  12月9日至11日,第十二届中缅边境贸易交易会(边交会)在缅甸北部掸邦边境城镇木姐105码贸易区举行,共有中缅两国200多家厂商前来参展。中缅边交会走过的12年历程见证了两国边境贸易的飞速发展。中缅边交会每年一次,在中国瑞丽和缅甸木姐两个口岸城市轮流举办,今年的边交会由缅甸商务部主办。

  参展企业涵盖汽车、电子产品、轻工、家具建材等领域,开幕当天就吸引了上万名客商和民众前来。截至10日,边交会共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和开发合作合同16份,签约金额达3.14亿美元,比上一届边交会2.08亿美元的签约金额增长了50.96%。中缅两国还签署了民间旅游协议,开发中国姐告、畹町、弄岛和缅甸木姐、105码、南坎之间的旅游线路。

  本报记者在边交会现场看到,不少缅甸当地居民扶老携幼来选购需要的生活用品。附近一位经营米线店的木姐居民告诉记者,边交会期间自己的营业额是平时的好几倍。“希望两国经济交流越来越多,这样就有更多游客来到木姐,我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

  缅甸商务部边境贸易局官员昂敏迪哥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木姐是缅甸最重要的边贸口岸,其贸易量约占整个中缅边贸的90%,占缅甸所有12个边境口岸贸易量的70%。昂敏迪哥说,根据缅甸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5财政年度缅中边境贸易总额仅为5亿美元,而2011—2012财年的这一数字超过30亿美元,6年间增加了6倍多。昂敏迪哥说:“今年缅中边贸至少增长30%。”

  边贸带动城镇发展

  中缅边贸的红火也带动了木姐的发展。木姐位于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的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缅甸边贸重镇。行走在木姐镇上,记者看到很多挂着中文招牌的店铺,它们销售的产品多数来自木姐对岸的中国瑞丽。川流不息的货车和人群让整个城镇显得生机勃勃。

  记者在木姐镇上看到,不时有装满西瓜、香蕉等水果的大货车穿过市镇向中国姐告口岸驶去。昂敏迪哥介绍说,缅甸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主要以农产品、水果和海鲜为主,缅甸农产品出口到中国,有效地支持了缅甸掸邦推行的种植替代计划。该计划通过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来替代罂粟,以此来解决掸邦禁毒问题。

  缅甸酒店和旅游部也在边交会上设置了一个展厅,“欢迎您到黄金国度”的巨幅标语十分醒目,吸引了不少中国游客前来咨询。参加展览的缅甸酒店和旅游部官员吴罕佐林告诉记者,2011年,经木姐口岸入境缅甸的中国游客突破1万人次,这个数字尽管不大,但他相信随着两国边贸的发展和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经陆路到缅甸旅游。

  运力制约中缅边贸

  昂敏迪哥说:“毫无疑问,同缅印、缅孟贸易相比,缅中边贸对缅甸最为重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机电产品,对于缅甸发展工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昂敏迪哥也承认,曼德勒至木姐的公路年久失修,运力限制是对缅中边贸的巨大制约。据悉,中国出口到缅甸的商品主要是日用品、建材和机电设备等。

  在边交会上,记者采访了几位来自中国的汽车制造和纺织等厂家的负责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好缅甸未来的经济发展,目前正打算或已经在缅甸设立了经销处。不过,对于缅甸境内的道路情况,许多中国商人也都摇头表示无奈。

  今年7月底,记者曾经乘车从曼德勒沿滇缅公路北上,这条修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公路至今仍然是缅甸最繁忙的,然而狭窄的公路仅能容得下两辆汽车同时通过,在一些高山峡谷急转弯地带,由于道路狭窄,许多大型货车不得不等待对面车辆开过后才能通行。昂敏迪哥说,缅甸很希望能够将滇缅公路拓宽或者重建,但是由于财力有限,这一工作一直陷于停滞。此外,公路穿过一些少数民族武装冲突区域,也是对中缅边贸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本报缅甸木姐12月11日电)  

联系本文记者

于景浩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