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瞩望厦门之约【3】

——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举行之际

本报记者 裴广江 张梦旭 白 阳
2017年08月31日05: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新支柱——

  人文交流合作步子实

  厦门岛上,遍植三角梅。每到三角梅盛开的季节,遍地欲燃,绚烂如霞,大片“梅海”吸引各国游客驻足。原产巴西的三角梅,在厦门繁衍壮大,成为市花。三角梅印证了厦门与金砖国家的深厚渊源,成为金砖国家文化交融的象征。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分处四大洲、地跨南北半球,迥异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经历……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

  巴西知名学者埃万德罗·卡瓦略认为,金砖国家不仅应该“向外看”,而且也要“向内看”。所谓“向内看”,就是推动五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和好感。

  从朝着文化大交流的目标前进,到以人文大交流为抓手,再到推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人文交流始终是中国强调的重点。金砖国家“中国年”,中国落实五国领导人共识,全力促进五国人文交流。伴随着《2017年金砖国家青年论坛行动计划》《金砖国家电影合作拍摄2017—2021年计划》等一份份成果文件的出炉,人文交流首次被放在同政治安全、经济金融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成为金砖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

  接棒主席国以来,从首次召开金砖国家运动会到首次合拍电影,从青年论坛到治国理政研讨会,从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到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20多场文化活动,来自不同文明的灵感碰撞出无数火花,成为将五国民众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剂。

  “这是迄今为止,我在金砖合作机制中最有趣的体验!”巴西驻华大使马尚在看完今年的金砖国家电影节开幕影片《时间去哪儿了》后兴奋地说。

  “时间”主题联结了金砖五国共同的社会发展背景——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带来巨大社会变革,来自五国的导演以不同视角、不同艺术理念、不同表现形式,分别诠释了个人感情和群体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发生改变,最终汇聚成了这部109分钟的集锦长片。

  这是中国创意,更是金砖精神的体现。南非评委西索尔认为,尽管金砖国家各自走过的历程不同,但当前都面临着相似的发展任务,影片既展示了文化的多元性,更体现出彼此之间“同”大于“异”。

  200场电影平均上座率高达70%、青年代表们连续讨论8小时至凌晨4点、能容纳近万人的体育馆在男篮决赛时几乎座无虚席……迥异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五国的民众也在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实现心灵沟通。

  “人类感情都是相通的,没有国界。”南非导演莎拉·比切尔在电影节看到各国不同的文化,得出这样的结论。

  “从现场的欢呼声和加油声能感受到全场观众的热情。”俄罗斯男篮主教练鲍里斯·索科诺夫斯基赛后激动地说。

  “这种自下而上的交流将使金砖合作机制的基础更加稳固。”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斯瓦兰·辛格·贾斯瓦尔对金砖国家建立起的各类人文交流机制非常赞赏。

  随着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受益民众更加广泛,金砖合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在不断提升。厦门会晤期间,五国领导人将出席金砖国家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文化图片展。相聚厦门,金砖合作民意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责编:曹昆、徐祥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