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
6月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沈阳结束了其任内对中国的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 “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14年,习近平对德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时,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今年3月,德国总统高克首度访华,双方政治互信提升,德新社称其为高克上任四年以来最重要的国事访问之一。
2016年的中德交流也更加热络: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成功举行并取得丰硕成果;德国担任西部博览会主宾国;作为今明两年的G20主席国,两国将在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紧密合作;默克尔总理有望实现十次访华……未来中德如何进一步合作与互动发展?在近几年两国领导人的交往中,习近平给出了一系列精彩论述。
“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
战略对接凸显合作潜力
作为中德最被看好的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习近平指出,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要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方向已定,具体到项目落地,在习近平看来需要更多的指引。对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将德国投资方向引向成都、沈阳等内地城市,深挖合作潜力,实现创新转型。
另外,作为今年和明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中德保持着密切沟通与良好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也更趋紧密。习近平强调,作为二十国集团“三驾马车”成员,德方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筹备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双方应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制定创新增长蓝图,为世界经济增长指明方向。共同推动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国际市场稳定。共同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贸易投资等拿出具体行动。”习近平就两国共同开展全球治理给出这样的建议。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换、危机迭出,在解决之道上,中德有相似的主张,都坚持和平主义、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冲突。近年来中德两国外交均更为积极,在协调政策,国际舞台上强化合作方面,两国关系的全球意义日益提升。
中德外交一年内迎“三部曲”:
拉紧互信纽带 成就“历史最高水平”
2016年,中德外交将在一年内迎来“三部曲”。3月20日至24日,德国总统高克正式访问中国。这是对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德的回访,也是高克本人出任总统四年来第一次访华。加上默克尔本月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以及9月将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今年德国领导人的“访华三部曲”将进一步提高中德双边合作水平,使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
对于两国关系发展状况,习近平此次会见默克尔时指出,经过建交40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中德关系已经进入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务实合作达到很高水平。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需要双方携手前行。双方要把好方向,拉紧互信纽带。
“当前中德交流合作紧密程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今年3月习近平在与高克总统会谈中,给予中德关系发展状况高度评价。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巩固和加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就如何巩固和加强,习近平给出了答案——“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
为此,习近平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深化政治互信、密切高层交往、希望德方继续秉持一个中国立场、加强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就二十国集团重要议程保持密切沟通、在广泛领域架设更多交流桥梁等。
2014年3月,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双方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从此后两年的发展来看,这种“全方位”既体现在合作的领域上,也体现在合作的方式上,是对中德关系的全面升级。
可以看出,合作是中德关系的主旋律和大方向。习近平2013年在圣彼得堡会见默克尔时,曾通过“牛顿力学三定律”联想到如何更好推动中德关系发展:既要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又要通过深化务实合作提升中德关系的“加速度”,同时还要减少两国关系发展的“反作用力”。
对于未来如何使两国关系行稳致远,习近平2014年在柏林以“开汽车”来比喻。他说,发展中德关系,好比驾驶一辆汽车,必须看得远,才能安全和顺利。只要我们双方充实燃料,握好方向盘,中德合作之车一定能既跑得快,又开得稳,驶向光明的未来。
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相辅相成
两国合作引领中欧关系
德国是欧盟的“发动机”和“火车头”,中德双方的合作对接必将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当前的中德关系正处于最活跃、最富成效的时期,中德合作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中德合作也在中欧关系中起着稳定锚的作用。
去年11月,习近平会见第八次来华访问的默克尔时就指出,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相辅相成。中方愿同欧盟机构及各成员国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欧已就建立互联互通平台、推进中欧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达成共识,希望德方为推动这些举措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一直是欧洲企业的重要市场。中国推行的经济改革将为欧洲及德国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德国汉堡商会总干事长汉斯-约格·施密特-泰伦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德国是欧洲最强的经济体,中国与德国良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是深化中国与欧洲联系的“发动机”。
德国与中国贸易占据中欧贸易三分之一,是中英、中法、中意贸易总和,在欧盟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份量举足轻重。目前,以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为代表的竞争力受损的欧盟国家,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担心来自中国的过剩产能冲击,让失业率高企的经济雪上加霜。而英国、荷兰及北欧国家主张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德国的立场十分关键。此次默克尔访华,将为不久后举行的第18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奠定坚实基础。此次中德政府磋商,还提出了中德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
助力中德合作“巨轮”继续领航中欧关系,中德两国领导人谋新篇、出实策。此次会见默克尔时,习近平表示,希望德国及欧盟客观看待竞合关系,妥善解决中欧贸易纠纷,如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义务,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双方要顺势而为,夯实民意基础。
德国总统高克今年访华时曾引用默克尔总理的话说:“如果中国经济发展良好,那么全世界都从中受益”,这种态度无疑释放出积极和建设性信号。未来,“建立在长期信任和高度可靠性的坚固基础上”的中德关系仍将发挥中欧关系发展中的旗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