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是如何“管”出来的?(记者观察)【2】
井然的交通秩序、和谐的邻里关系、干净清洁的环境、文明礼貌的举止,这些令人称赞的公德与秩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们的背后都离不开严格的法规和监督

韩国
交警稀少执法很严
本报驻韩国记者 陈尚文
到过韩国的外国人,普遍对韩国的交通秩序有着较好的印象,人车不争,鲜有“路怒”,礼让,有序。
韩国车少?绝对不是。韩国人口5150万,汽车保有量达2000万辆。首都首尔更是车多、人多,交通压力尤其大。
1988年韩国举办奥运会时,3879名首尔市民组成举报委员会,走上交通混杂的街头,“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启蒙运动正式开始。1999年,面对韩国私家车暴增、交通拥堵严重、交通伤亡剧增的局面,政府开始实施细致管控。
这样的管控,一是规则定得细,二是惩罚力度大。细的方面,如普通车辆如何进出停车场、如何超车、该走什么道、该谁优先甚至面对临时施工障碍时该如何通行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罚的力度,的确前所未有。2013年8月,韩国中部高速公路服务区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轿车司机因口角忽然在车道中停车,尾随在后的一辆5吨卡车没刹住,造成5车接连相撞,卡车司机当场死亡。法院一审判定,轿车司机过失比例75%,货车司机过失比例为25%,但轿车司机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轿车司机过失占整个事故的90%,应该给予更重的刑罚,因为其行为是报复性驾驶,是直接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被处以有期徒刑3年6个月。
在韩国,任何涉及汽车和摩托车或行人的交通意外,汽车都被认为是有过错的,即使没有证据证明有过失。血液中酒精含量为0.05%以上为酒驾,酒精含量不同将被处以不同数额的罚款,最多可处300万韩元以下罚金(约合1.65万元人民币)。醉驾3次以上或者拒绝接受酒精测试者,可判处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万韩元。
韩国交通管控设备系统的完善,也对规范交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警察厅表示,电子监控装置主要分为车辆监控和防范用途,目前全国共安装了约14万个监控装置。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韩国发生的125起肇事逃逸致死案件中,肇事司机已被全部抓获。韩国街头很少看到交警,交通信号控制和道路电子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和普遍化,发挥了“天网恢恢”的关键作用。有了明确的法规和严格的追责,韩国交通的井然秩序和礼让风尚才最终形成。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