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华盛顿6月28日电 (记者廖政军)“在经济出现放缓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依然保持改革决心,这一点十分令人鼓舞,对于整个世界经济也是一个好的信号。”世界银行行长金墉27日在媒体圆桌会上回答本报记者问题时如是说。他同时表示,世行对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表示欢迎,愿共同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而努力。
金墉将于7月初启程赴中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进行访问。这将是他本人上任以来第三次到访中国。访华期间,他将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并就双方下一步合作事宜展开探讨。
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担忧,金墉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不能很快对未来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但世行对中国采取的经济改革措施表示赞赏。他说,中国政府和领导人表现出很强的改革决心,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有非常清晰的认识。鉴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世行对近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7.5%左右并不感到惊讶。
他说,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在于早期经济刺激措施效果减弱,外部环境疲软以及信贷收紧,特别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方面。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供应方面正由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转变,同时在需求方面,则由投资向消费转变。
金墉表示,从近期中国经济改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在应对经济放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状况时,中国政府具备了强大的“减震力”。同时也看到,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一些高难度领域的改革进程,例如户籍制度和土地改革等,这些举动十分令人鼓舞。
但他也坦言,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等。庆幸的是,中国政府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上述问题的存在,并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世行愿与中国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帮助中国不断推动改革进程。
当谈及中国关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时,金墉认为此举能够帮助世行满足亚洲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因此世行对此倡议表示非常欢迎。他说,世行提出到2030年根除极端贫困的目标,但仅在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一领域,亚洲地区就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他介绍说,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对基建的需求是巨大的,其中为弥补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鸿沟,南亚地区未来十年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500亿美元,而东亚一年的资金需求就高达6000亿美元。目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每年基建投资约为1万亿美元,为满足市场需求,世行计划追加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
然而仅靠世行提供的资金远远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金墉认为,“将世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当成竞争对手的想法是十分愚蠢的”,事实上,有足够大的市场让各自都有发展空间。世行也非常愿意共同帮助亚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访问东南亚时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该倡议当即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随后南亚、中亚和西亚一些国家也纷纷表达了积极参与筹建的意愿。今年3月,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亚投行作为新的区域多边开发银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业务领域各有侧重。亚投行专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则以减贫为宗旨。
金墉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他指出,世行和亚投行将是一种互补的合作关系,希望亚投行也能将世行视为有意愿和开放的合作伙伴。“亚投行可以充分利用世行在相关领域积累了70年的知识和经验,希望双方能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达成共识,找到有利于各方的前进道路。”他说。
当天,金墉还谈到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近,世行发布了一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报告,该报告探讨了气候友好型政策和投资对于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垃圾处理和公共交通以及对提高能源效率领域的投资等政策的影响。金墉援引该报告研究结果指出,以投资特定的清洁能源项目为例来看未来20年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将会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1.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届时全球GDP也增长了1.8万亿美元。他举例说,在中国,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够发放7000万个清洁炉灶,那样带来的碳排放减少会避免至少100万新生儿死亡病例,收获近110亿美元经济利益和创造2.2万个工作机会。“总之,凡是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做法也必然会对经济增长有利,而这一点还是比较新的认识。”
对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出现的外溢效应,金墉认为,只要美联储能够采取有序和平稳退出的措施,并能够提前与外界做好沟通,那么,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因此获得的增长将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进行适应调整提供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