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战略收缩还是以退为进?(权威论坛)

2014年04月01日06:52    来源:新华社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战略收缩还是以退为进?(权威论坛)

  美国权威民调显示,5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在国际上管好自己的事情,让其他国家自行决定如何相处”。有舆论认为,美国在叙利亚、阿富汗以及乌克兰等问题上的作为显示,美国外交政策正在发生某些微妙变化。如何看美国外交走势,请看国内外专家的权威分析

  约瑟夫·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

  包道格(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

  袁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陈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薄智跃(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莱昂纳多·瓦伦特(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丁刚(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表象的背后

  美国正进入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外交接触的时代;作战疲劳期并不代表战略收缩;通过“外包”与重新部署,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别国特别是盟国共同的战略目标;内向或内顾只是美国的暂时性现象,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一旦疗伤脱困、布局到位,终究还是会再度出击

  约瑟夫·奈:美国没有变得内向或走向孤立主义。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和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最新民调,5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在国际上管好自己的事情,让其他国家自行决定如何相处”。几乎同样比例的美国人认为,同10年前相比,美国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和强大”了。皮尤民调显示的美国民众对美国参与全球事务态度的变化,来自于人们对此前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错误战争上投入了过多精力的忧虑。美国浪费了21世纪的头10年,而现如今迎来的是美国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外交接触的时代。

  包道格:美国正经历作战疲劳期,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战略收缩。美国衰退论每一次出现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美国的能源、人口结构、教育和经济气候都能说明,美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家。二战以后,美国的一大成功政策就是培育了全球市场,虽然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但这恰恰说明了美国的成功。

  当然,美国的发展确实存在问题。美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目前看来,军事上,受军费限制,美国陆军规模将缩减,海军将减少海上部署,同时更多力量被部署在海下和空中,空军需要更有效地展开联合作战行动。经济上,从2013年股市表现来看,美国经济目前仍处于复苏初期。一方面,目前联邦政府赤字占美国GDP比例约为3%,较之三四年前的经济状况要更为健康。另一方面,随着非传统燃料和天然气资源不断被开发,美国能源结构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虽然美国国家利益仍志在高远,且有能力进行捍卫,但今后美国的国防力量亟须从一些鲁莽参与和指挥不周的冲突中尽快抽身,以应对未来更大的挑战。

  丁刚:美国的战略调整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把原来自己扛的活“外包”给别国去干。美国的确比过去更重视合作,但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其外交政策的导向,就是将很多美国一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变成“力所能及”。另一层意思就是重新部署。美国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但在别的地方却加强了。比如,根据美国海军计划,到2020年将在太平洋部署其军力的60%,从目前的50多艘舰艇增加到65艘。美国在亚洲通过与盟国特别是日本的合作来实施“海空一体战”的计划,同时将日本自卫队的军力、军事装备的研发能力整合在一起。包括美国与盟国的情报交换、军事技术交流等等,都是在整合。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最有能力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别国,特别是盟国共同的战略目标。

  美国战略调整的原因一是其实力的相对变弱,二是影响美国未来地位的国际因素发生了变化。美国已经意识到,光靠自己不可能管住全世界的事。如果合作,就不可能总是美国获得所有的好处,还得给合作者一些好处,否则这样的合作维持不下去。这就有一个讨价还价的利益博弈,美国必须为这样的利益交换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进程看起来就像是在收缩,但实际上是以退求进。

  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处在一个调整期。美国经济在复苏,但后劲不足,把经济拉起来是奥巴马政府的头号任务。但是经济要上去,要按照奥巴马的方针政策来使劲,还要把国内政治理顺。否则两党较劲,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内部,“以利再战”。 此外,全球的力量转移也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战略重点。守成大国,最在意的就是谁会挑战其未来的主导地位,这同样也是美国为何会将战略重点转向亚洲的原因所在。

  袁鹏:奥巴马政府在应对叙利亚、利比亚以及近期的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出一种有别于前任小布什政府甚至此前克林顿政府的“克制”风格,并且给自己划定了一条底线,那就是决不轻易卷入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确实在进行战略上的收缩。原因在于,经过两场战争、一场危机的折腾,美国元气大伤。奥巴马改革虽取得部分成效,但离真正恢复元气还有差距,因此不敢再有闪失;此外,美国也意识到,新时期的威胁和挑战是多元的,必须重新评估布局。因此,一方面我们看到美国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收缩,一方面也看到美国在若干新领域反而在进行战略扩张,如网络、太空、新的贸易规则、新技术新能源革命、新同盟体系建设等。同时,美国在亚太地区呈现的依然是地缘政治的扩张之势。内向或内顾只是美国的暂时性现象,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一旦疗伤脱困、布局到位,终究还是会再度出击。

  从国内看,经济复苏、社会稳定是美国的当务之急,尤其是解决失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稳定的根基就不牢。而要解决失业问题,非系统性改革不可。从外部看,面对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现实,美国必须从新的国际规则、新的竞争优势等结构性因素入手去重新布局,单靠武力、外交扩张等传统手法难以为继。此外,美国民众反战、厌战情绪高。奥巴马在叙利亚、利比亚等问题上一再后缩,除受到国内保守势力攻击外,在民众间并未激起很大的反弹,足以说明问题。

  巧实力战略

  美国军事介入国际纠纷的后果往往是“进得去,出不来”,因此在介入或干预某一事件时,现在会把账算清楚再出击;对某些地区热点,更多让其代理人冲锋在前,自己则“幕后指挥”;如果美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美国政府对国际事务的干涉可能增多;改变的只不过是形式、战术,美国外交战略目标并没有变

  约瑟夫·奈:苏联解体后,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在全球没有明显的敌手。“9·11”事件后,美国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重中之重,其结果是卷入两场战争。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美国外交政策“过度军事化”,打击恐怖主义的不当方式造成了不必要的高昂成本。

  “有选择性地接触”是我对当前适应美国国情的外交思路的概括。这种思路认识到美国在未来几十年仍将是世界强国,不可避免地将承担相应的责任,美国在选择接触的对象和方式时应加以小心。这正是我所阐释的“巧实力”政策思路。

  袁鹏: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绝不可能,因为其利益已经遍及全球,为确保利益美国也不得不选择对外干预,只是手法、力度有所不同而已。现阶段美国的外交政策更像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介入+代理人战略”。即介入或干预某一事件时,一定会量力而行、三思而行,把账算清楚再出击,不会莽撞行事;对某些地区热点,更多地让其代理人冲锋在前,自己则“幕后指挥”。比如在西亚北非变局中,法国人在前,美国人在后;在东海、南海争端中,日本人、菲律宾人在前,美国人在后。这也是奥巴马政府奉行的“巧实力”战略的应有之义。但问题是,美国不可能一直躲在幕后,它将依据变化了的情势格局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

  薄智跃:历史上,美国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转变为积极维护美国的利益有一个过程。二战前,美国把美洲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行门罗主义,不允许欧洲国家插手美洲事务。二战后,美国国力大增,开始积极介入国际事务。目前,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下降,但是军事能力依然强大,具备干预全球事务的能力。奥巴马政府不同于小布什政府,对就业、医保、枪支管理等国内事务更为关注,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对国际事务的干涉明显减少。小布什推行单边主义,奥巴马推行多边主义;小布什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奥巴马倾向于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小布什看重“硬实力”,奥巴马看重“软实力”和“巧实力”。对于伊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奥巴马政府倾向于用外交手段解决,原因之一是,美国用军事力量介入国际纠纷的后果往往是“进得去,出不来”。因此,奥巴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谨慎。简单地说,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是“对内关注、对外收缩”。虽然美国具备很强的军事威慑能力,但奥巴马政府倾向于运用多边外交斡旋的手段处理国际问题。今后,如果美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美国政府对国际事务的干涉可能增多。反之,如果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国政府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国内就业和产业升级问题,减少对国际事务的干涉。

  陈刚:近20年来,国际权力出现了由西向东转移的现象。虽然西方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中国、印度等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权力格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反思美国的发展模式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美国模式的吸引力大不如前。今后几年,美国将继续调整其外交政策。

  丁刚:奥巴马上台后改变了小布什政府那种动不动就要搞先发制人干预的做法,但这并不是说奥巴马就退缩了,只不过是形式、战术变了,但战略目标并没有变。看上去奥巴马似乎没什么主义,不像小布什那样旗帜鲜明,可实际上奥巴马比小布什更善于举旗。英国《金融时报》有篇文章分析说,奥巴马善于“把推动美国政策的道德和政治因素与目前的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钱不够,投入不够,但旗帜要高高举起来,少花钱多办事,要靠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来扩大美国外交的影响力。

  扩张可能性

  美国大力打造TPP和TTIP,是以我为主的大战略谋划;随着经济回暖,美国对外战略的底气更足,运筹能力相应增大,美国战略存在重新从收缩走向扩张的可能性;随着美国外交逐步摆脱能源安全的束缚,推行力度和侧重点都会与以往有所不同

  约瑟夫·奈:奥巴马在2014年国情咨文中提到“在充满复杂威胁的世界中,我们的安全取决于我们实力的所有要素——包括强势与有原则的外交”。未来美国在外交政策上将更多依赖盟友和其他国家,在许多美国无法独自解决的事情上进行合作。即使是超级强国也无法独自应对一些“跨境挑战”,这包括维持全球金融市场稳定、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打击跨境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在面临这些挑战时,美国与盟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至关重要。

  袁鹏:美国经济在西方金融危机中涅槃重生,率先复苏,充分显示其经济基础深厚,回旋空间较大,可用资源和手段较丰富。这一点不容低估。随着经济回暖,美国对外战略的底气更足,运筹能力相应增大。比如目前美国大力打造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几乎是以我为主的大战略谋划,带有很强的进取性;比如在乌克兰、中东问题上,美国自恃能源、资源自给,表现出更多的自信。但总体看,奥巴马政府任期内对外战略再度扩张的可能性不大,但2016年大选后,美国战略重新从收缩走向扩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丁刚:约瑟夫·奈说过,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是会受到软实力影响的。还有一点他没说,就是现行的国际“规章制度”同样也是受软实力影响的。在这个方面,美国没有收缩。比如,美国在力推TPP谈判,试图主导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再如,美国每年发行600多部影片,影响有多大?即使是在受美国制裁的缅甸,电影院里照样放的是美国片子。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在运用巧实力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至少减少了美国付出的成本。两年前在利比亚,美国出钱出武器,北约盟国、利比亚邻国和利比亚反对派出力,最终推翻了卡扎菲政权。战后一算账,只花了美国纳税人10多亿美元,而且没死一个人。而伊拉克战争则花费了超过1万多亿美元。这一次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美国和西方国家采取金融制裁的手法,也属于软硬实力的一种综合运用。尽管目前第一步的制裁只是针对一些俄罗斯高官,但其目的主要还是要对与俄罗斯有商业和金融来往的企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威慑力,维护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权威性。但其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经济增速加快会有利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扩张性,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页岩气已成为美国一种日益重要的天然气资源,美国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在减轻。奥巴马在任期间最重要的执政要务之一就是推动“能源独立”的实现。前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21世纪能源外交的报告中说,“能源贯穿着整个美国外交政策,事关国家安全和全球稳定,是全球经济的命脉,也是一个民主和人权问题”。随着美国外交逐步摆脱能源安全的束缚,推行力度和侧重点都会与以往有所不同。美国与一些主要产油国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去年头7个月,美国从拉美的石油进口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14.2%。巴西石油出口到美国的金额从2011年的87亿美元降至2013年的34亿美元,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可能会因此而变动。总体上看,美国外交政策的扩张性因此会更强,尤其是针对贸易规则建立之类的全球性问题的谈判立场会更强硬。

  莱昂纳多·瓦伦特:毫无疑问,美国目前仍然是全球巧实力最强,并且最有能力发展和打造巧实力的国家,在未来很多年内,这个趋势仍会延续。经济复苏会让美国在外交领域更积极、更活跃。

  后霸权时代

  几乎所有大国都在对内进行深层次体制性变革、对外开拓于己有利的战略空间,并在努力纵横捭阖谋求构建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参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入决策层面,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加强协调,建立机制,巩固已取得的地位

  约瑟夫·奈:最卓越的实力不一定要在所有边界巡逻,在所有地方凸显其力量。作为研发、高等教育和创业活动的领先者,和古罗马不同,美国并不处于绝对衰落的情况。我们并不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但也不再生活在20世纪末的“美国时代”。在未来几十年,美国将是“首要”的,却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的实力正在增长,也是因为在越来越多问题上,要取得美国所中意的结果,将日益需要与其他行动者共同运用实力。美国领导人维持同盟、建立网络的能力,将是美国硬、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实力在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其他国家的崛起”。

  袁鹏:环顾全球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大国都在对内进行深层次体制性变革、对外开拓于己有利的战略空间,并在努力纵横捭阖谋求构建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已经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帷幕,但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在改革,还应更加增强紧迫感。中国改革开放是以积极融入既有国际体系的姿态展开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我们的实力地位、国际身份、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大不一样,已不是融入体系的问题,而是如何同各国共同修复、构建更合理的国际新体系。在这项工作中,中国必须更加奋发有为。中国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共赢”思想,正是希望以积极、包容、合作的姿态与各国一道建构符合共同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莱昂纳多·瓦伦特: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参与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更清晰更准确地定位——新兴市场国家、美国、欧洲等不同的力量,在这个新秩序中扮演什么角色,居于什么地位。

  丁刚:后霸权时代,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国际秩序的调整与改革,不是说要把原有的体系摧毁,有很多工作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的,这就需要磨合。一是新兴市场国家发言权多了,责任也更大了,需要更多地担负起一些责任,同时也要学会更灵活地运用自己不断争取到的权利,创造更有利于互利共赢的机会。二是新兴市场国家要加强协调。新兴市场国家刚刚进入决策层面,单独一两个国家仍然势单力薄,加之相互之间还存有一些利益分歧,所以更需要加强政策和立场协调,逐步建立起一些固化的机制,比如像金砖国家储备银行,来巩固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获得的地位。

  (本报记者李博雅、廖政军、陈尚文、李宁、颜欢采访整理)

  图片说明:

  图①:2014年3月7日,美国海军“特拉克斯顿”号导弹驱逐舰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航行,准备进入黑海海域。

  图②:2013年10月28日,在罗马尼亚南部的德韦塞卢,一名罗马尼亚礼兵站在反导基地的牌子旁。当天,美国设在罗马尼亚南部的反导基地开工建设。该基地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

  图③:2014年2月27日,在美国肯塔基州诺克斯堡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刚从阿富汗执行任务回来的美军士兵安德鲁·麦卡锡亲吻5个月大的儿子。

  图④:2013年10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个显示政府关门和自由女神像关闭的告示。

  图⑤:2013年11月15日,在美国白宫前,示威者手举标语牌,抗议美国在也门、巴基斯坦等地使用无人机反恐。

  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版式设计、制图:蔡华伟

分享到:
(责编:耿聪、郑青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