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国际

马航客机为何难找?中国空军专家谈失踪原因

2014年03月11日13:45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越南米-171直升机10日准备起飞搜寻MH370航班。

  【环球军事报道】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出动34架飞机、40艘舰艇花费两天时间搜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仍然下落不明。在各种现代化手段的协助下,这么长时间却无法找到一架大型客机的任何线索,这让MH370航班笼罩在疑云中,更引起各国航空专家的种种猜测。

  黑匣子在哪里?

  MH370航班留下的最后线索是它在雷达上的行踪。中国空军专家徐勇凌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机在雷达上突然消失的原因可能包括:飞机突然解体,散落的碎片过小,造成的回波无法在雷达屏幕上显示;或客机突然极速下落,让雷达出现误判。至于有关雷达失灵的猜测,徐勇凌介绍说,现在民用航班的行踪往往综合了多部雷达和监测系统的信息,因此准确性很高,不容易出错。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日称,想让一架翼展近200英尺、机长达209英尺的大型客机突然失踪,现实中难度非常大。这不仅是因为它体积庞大,同时现代客机内部装有多种电子设备,会持续不断地和外界保持联系。通常寻找飞机下落时,俗称“黑匣子”的航空飞行记录器是最重要的线索。一名飞国际航线的机长告诉英国《华闻周刊》,客机上通常有两个黑匣子。一个负责记录飞行数据信息,另一个记录驾驶舱的对话,它们都能发射信号便于搜索。除了黑匣子,客机上还有一个应急定位发射机,当飞机触地或坠海被海水浸泡时,它就会自行启动发布信号。

  让所有人疑惑的是,黑匣子非常坚固,理论上不会因为坠落和沉入海底而失效,发射信号的持续时间可长达几个月,但各国搜寻力量在该海域却始终没有收到信号。受海水屏蔽的影响,黑匣子发出的信号传播距离有限,必须接近到一定范围内才能收到,而各国搜寻力量都集中在MH370航班在雷达上消失的地点附近,《华闻周刊》猜测,鉴于该机曾有掉头迹象,因此雷达上的消失地点可能并非最终失事地点,需要搜寻的范围会很大。

  寻找黑匣子的艰难还催生了关于替代性技术的讨论。美国《华尔街日报》10日称,美军安全官员迪尔说,“我们不能每次都把希望寄托在寻找黑匣子上。”新技术已允许航班发生紧急状况或面临坠毁前,通过卫星通讯系统向地面自动发送重要安全数据。一旦传统黑匣子受损或丢失,这些直接传送给地面的航班数据就成为黑匣子的实时替代品。新型波音787客机已经开始尝试采用该技术。

  机械故障、飞行员操作失误还是恐怖袭击?

  调查人员称,他们正在研究飞机失联的各种可能原因,包括机械故障、飞行员操作失误、恐怖袭击等。英国《金融时报》10日试图对这些原因逐一排查。报道称,MH370航班机型是波音777客机,“这种机型有近乎完美的安全记录,在20年的飞行中基本上从未发生值得警惕的机械故障”。它此前遭遇的两起最严重飞行事故包括2008年英国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客机着陆时两台发动机同时失去动力,但迫降成功,未造成严重后果;2013年韩亚航空一架波音777由于飞行员操作失误坠毁。从这个角度而言,有关波音777机体老化导致解体的猜测并不靠谱。

  《金融时报》称,如果恐怖主义的因素被排除,这场空难最可能的原因是飞机发动机故障或飞行员操作失误。但MH370航班失联前飞行高度较高,即使两台发动机同时失灵,也可以滑翔数百公里,机组有充足时间发出紧急呼叫。虽然2009年6月法国航空公司一架空客330客机也曾没发出任何求救信号就坠毁,但事后确认,它是遭遇恶劣天气外加飞行员处置不得当。而从MH370航班出事当天的天气数据看,该地区当时并没有极端天气,而且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在坠机前来不及报告的可能性不大。

  《华闻周刊》引用一名机长的分析认为,该机遭遇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最大。报道称,波音777的任何机械故障都会被系统即时通知机组,机组会根据系统的报告处置故障,并且同时通知地面航站楼。MH370航班的飞行机组没有发出任何报告,飞机就消失了,说明可能瞬间遇到极严重的“崩溃性”问题,令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进行处置和报告。该机长认为,只有在飞机操作面和机舱都在一瞬间遭受巨大破坏的时候,才会失去“处置和通知”的能力,比如急速的碎裂、解体和下坠。这样的情况下会造成巨大的气压差、失氧和超重状态,导致飞行员根本动不了。而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源自机械事故,只可能是炸弹爆炸等外部原因所致。

  还有更极端猜测

  除了这些猜测外,还有媒体提出更极端的设想。美国《世界网络日报》网站10日暗示,MH370航班可能是被恐怖分子用防空导弹击落。报道称,近年来在利比亚、叙利亚和乌克兰有数以万计的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失踪,它们很可能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华闻周刊》称,另一种极端可能是飞行员本身就是恐怖分子,他主动关掉一切对外联络,任由飞机坠落。但报道强调,目前需要对事实进行专业调查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本报记者 马 俊】

分享到:
(责编:郑青亭、肖红)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