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柏林12月31日电(记者 黄发红 管克江) 临近年底,德国媒体纷纷刊登专题文章或采访专家盘点全年大事或预测未来趋势。解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和经济社会文化趋势成为其中重要议题。
德国“每日新闻联播”节目12月28日报道中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废止劳教制度并放宽二胎政策时说,这是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涉及经济领域以及农民工利益。改革措施有助于中国更好地面向未来。《南德意志报》近日在回顾中国投资时指出,中国投资者2013年在德国企业并购中创下纪录。全年一共有20宗并购,创下单年度收购案例数量新高。中国并购德国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未来会更多朝向大公司。
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乔治·索罗斯发表的评论《世界经济的变化》得到多家德文媒体转载。索罗斯在文中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了意义深远的改革方案。这些发展态势极大地改善了当前的全球前景。中国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这对矛盾,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深远影响。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则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他对中国保持乐观。“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存在了四千年以上,而且现在依然生机勃勃,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
文化主题同样得到关注。《南德意志报》从12月起连续刊登九期专题报道(目前已刊登六期),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中国文学、戏剧、建筑、音乐等中国特色文化,力度前所未有。《世界报》网站介绍新书《串起中国的红线》,建议德国商务旅游人士在现代中国如何举止得体。“中国人的‘和谐’、‘礼貌’观念体现在哪里,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与德国人一样看重守时,这些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专栏文章《跟鲁道夫?施泰纳学中文》则强调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文章说,越来越多的中文词汇进入英语,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精神和科技领域的重要影响。
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近日接受《每日镜报》专访受到众多德国媒体重视。在专访中,史大使介绍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和改革举措,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和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的立场,以及他对进一步发展中德关系的看法。这篇报道12月28日在《每日镜报》时政版以3/4的版面刊登,并被《时代周刊》网站全文转载,“明镜在线”、《法兰克福汇报》网站和《商报》网站都摘引了采访内容。
采访大使的《每日镜报》记者克里斯托夫·冯·马沙尔博士曾长期在美国工作。他对记者表示,
“以中国现在的国际影响力,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显然不够。”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中国政府自己怎么看三中全会精神?这次会议对中国乃至世界有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马沙尔说,他希望直接听到中国官员的声音。同大使的坦诚对话让马沙尔的很多疑惑得到了解答。他表示,这篇采访刊登的版面和篇幅证明了德国媒体对中国话题的重视,从其它主流媒体的转载和读者评论也看出,德国民众对中国十分关注。
记者在《每日镜报》网站看到,一位读者“Glockenschlag”阅读采访文章后发表评论说,“中国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不一定要变成德国人想象的样子。建立有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与国家责任之间不存在矛盾。《时代周刊》网站读者“Enqupa”写道,“中国大使在采访中不回避问题,坦诚交流,这与我们之前对中国形成的先入为主印象形成鲜明对比。”另一位读者“hansaloisd”说,通过这篇文章他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信息。如果确实像介绍的那样,中国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实现它的目标,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