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海网箱养殖基地,一名中国渔业工人正在喂鱼。
本报记者 暨佩娟摄
“中国文莱渔业合作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对文莱的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驻文莱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主任王嘉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中国与文莱合资的中文渔业合作深海网箱养殖基地采访。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中心向东驱车约30分钟抵达海边码头后,再搭乘一艘快艇在海上行驶约20分钟,便能看见海面上漂浮着连缀成片的方形网箱。“这些是从中国带来的深海网箱,比本地用浮桶和木板搭成的普通浮排抗风浪冲击能力更强,而且双走道的设计可以方便工人喂鱼。”该基地的发起人国泰(文莱)海洋生物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郑镇雄告诉本报记者。
已经在广东省养了21年鱼的郑镇雄对本报记者说,文莱人养鱼很认真,但渔业养殖各方面的技术都相对落后。此前,文莱需要从中国、印尼等地进口鱼卵培育成鱼苗,运输途中,鱼卵有一定死亡率,而中国公司带来了鱼苗培育技术,不仅可以就地生产鱼苗,削减了运输成本,还可以供应给当地的鱼苗市场。“文莱政府批给我们约200公顷的海域用于深海网箱养殖,每年只象征性地收取50文莱币(1美元约合1.27文莱币)。”郑镇雄说:“文莱政府对养殖产业的支持真的很给力!”
中文渔业合作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是两国渔业合作的典范。2007年,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渔业局派官员到中国海南、广东等地参观考察。2009年11月,该局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签署《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指定企业组建金航(文莱)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即国泰(文莱)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前身),联合实施深海网箱养殖基地项目,双方在推进企业合作、网箱养鱼、赤潮研究、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交流与投资合作。
2010年4月,第一批金鲳鱼苗和龙虎斑鱼苗下水投放。半年后,第一批养殖金鲳鱼上市供应文莱市场。2012年10月,首批45吨石斑鱼出口中国香港,文莱本地养殖的渔产品首次实现对外出口。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现有方形网箱100口,圆形深海网箱30口,年产石斑鱼、金鲳鱼等名贵鱼种约200吨。
在中国公司到来之前,也有一些新加坡等地的渔业养殖企业尝试到文莱进行深海养殖,却都以失败告终。“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和产量世界第一,拥有成熟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文莱有着深海养殖的天然优势,因此,这次试验取得了较大成功。”王嘉欣说。
石油天然气是文莱国家经济支柱,油气产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约60%,占对外贸易总额97.8%,占财政收入的90%。1994年起,文莱启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鼓励支持油气以外的经济发展,调整单一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多元发展。
“作为第一家与文莱合作建设深海网箱养殖基地的中国企业,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郑镇雄感慨地说,“未来3年内,我们计划把总投资进一步增加到3805万美元。还计划建设鱼苗培育和孵化中心、养殖产品加工和冷冻中心以及网箱加工中心等,将全部生产流程本地化。我们还希望能建立集深海网箱养殖、海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于一体的生态养殖综合区。”
(本报斯里巴加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