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那些抗战时破译了日军密码的“奇才”【2】--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揭秘:那些抗战时破译了日军密码的“奇才”【2】

2013年05月02日13: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手机看新闻

  亚德雷

  1938年11月,化名为“罗伯特·奥斯本”的“美国密码之父”亚德雷经香港抵达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政府授予他少校军衔,并安排30多名留日学生,组成专职破译小组。

  1939年5月3日和4日,抗战历史上悲惨的“五三”、“五四”惨案发生了,其中一个现象引起了亚德雷的注意:国民党在重庆市区花大力气部署的防空部队为什么竟没有打下几架敌机?这其中必有玄机。

  经过密切跟踪,亚德雷发现日本间谍发出的新密电中开始混杂一些英文字母。通过重新的排列,他发现电报中开始出现诸如“her(她的)”、“light(光线)”、“grain(粮食)”等具有实际意义的单词,可是这些单词从何而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一份密码中出现了“hesaid(他说)”的字眼,这引起亚德雷的注意,因为这样引起对话的词组一般出现在小说中。亚德雷推测日本间谍采用了“书籍密电码”的编制方法,密码底本是一本英文长篇小说,它的前100页中必有连续三页的第一个词分别是her、light、grain,可上哪去找这本小说呢?

  就在此时,国民党军统局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有一位驻守在重庆的国民党某高射炮团的营长,绰号“独臂大盗”,他有时公然使用附近一个川军步兵师的无线电台和他在上海的“朋友”互通密电,他很有可能是一名汉奸。亚德雷把目光放在了“独臂大盗”身上。

  亚德雷和同事徐贞商定周密计划,到“独臂大盗”家去拜访。在拜访过程中,两人巧妙周旋,经过一番困难丛生的波折,徐贞终于在“独臂大盗”的书房中发现一本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该书的第17、18、19页上的第一个词用笔画过,它们果然是亚德雷推导出来的那三个英文单词。

  亚德雷回家后,立即寻找到一本《大地》,连夜组织破译,根据密电看来,“独臂大盗”是汪伪政府政权安插在重庆的耳目,他与国民政府中的德国籍顾问赫尔·韦纳等人组成间谍网,密告日军轰炸机保持3660米的飞行高度,以避开射程仅达3050米的国民党军高射炮的射击。

  密码的秘密终于告解,“独臂大盗”等内奸被逮捕枪决。

  宋兆宜

  我党在延安时期也有专门的破译密码小组,宋兆宜就是其中一位。

  宋兆宜同志1921年9月13日生于河北蠡县一个爱国绅士的富裕家庭。抗大毕业后,宋兆宜被分配到延安军委二局,在隐蔽战线整整工作了10年。1940年底,从事对中统密码破译工作就剩下宋兆宜一个人,真可谓是“一夫当关”。

  二局在六年时间里破译了无数敌方密码,截获了成百上千份情报。毫不夸张地说,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即“中统”总部使用的密码,基本上全部被破解了。

  1944年夏,“中统”系统密码突然出现了改变,几个重要的密码破不开,政治情报大大减少,中央也催促迅速解决。于是领导决定,责令宋一个月内完成破解。

  在研究过程中,宋兆宜发现几处可疑的数码,相隔一定距离就会重复出现,于是萌生出一个念头,能否用数学中的某个方程式计算出它的规律呢?宋兆宜在中学只学过小代数,其中无此类方程式。他请教了厦门大学毕业的江贞(苏开宏)。说明来意后,江告知他大代数中有一个“不定方程式”,可以试试解。经领导同意,江贞教他解不定方程式的方法。宋兆宜虽是初中文化,但在实践中已有提高,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基本掌握。他运用此法,结合具体情报,终于破译成功了。

  那个时代全军没有立功这个词,而叫“特等模范”。隐蔽战线的这一殊荣奖给宋兆宜,确实来之不易。当初评选时虽有不同意见,但经叶剑英参谋长亲自报请毛主席,毛主席说:“这个人不简单,同意,同意。理由之一,他开创了未来用数学原理破译密度更大的密码,为破译工作探索到新的方向。”

分享到:
(责编:郑青亭、邓志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