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社会货币托不起内需(经济透视)--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西班牙:社会货币托不起内需(经济透视)

丁大伟

2013年04月18日10: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点开“Las Pitas”网站上的货物和服务列表,人们可以看到以下内容:照顾小孩(10皮塔/小时)、英语课(10皮塔/小时)……皮塔(Pita)是西班牙南部城市一个小镇居民发明的社会货币,这种货币没有实体,只限网上交易时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小镇。

  社会货币并非西班牙人原创,许多国家都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早在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霍格尔小镇就通过创立地方货币来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使地方经济和就业都得到了改善。在西班牙,目前除了皮塔,还有其他社会货币共存。这些货币都是为了促进小范围服务和商品的交换,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据统计,2007年以来,西班牙多地已推出30多种社会货币,使用人数约5000人。

  社会货币在西班牙的诞生和发展,折射了西班牙处于长期危机下经济不振、内需疲软的现状。

  西班牙经济目前正处在最近4年内的第二次衰退之中。欧盟委员会4月10日发表的最新报告指出,西班牙的经济衰退可能将持续到2014年,这比西班牙政府的官方预测更为悲观,特别是危机前吸收了大量就业的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复苏过程要更为漫长。

  经济衰退给民众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失业率高企。目前,西班牙的平均失业率已超过25%,短期内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超高的失业率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对经济增长前景缺乏信心、消费欲望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遏制。西班牙国家统计局指出,导致2012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需不振。

  内需不振的背后,是大量民众和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信贷。在过去的10多年里,西班牙的信贷发放呈现了过山车式的表现。欧元区成立后,拥有充足流动性的西班牙银行业,向民众提供了优厚的贷款条件,利率低且门槛也低,并掀起了一股贷款潮,这与当前西班牙的信贷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银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信贷发放的数量急剧减少。据西班牙央行统计,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西班牙企业和家庭获得的信贷总量从接近1万亿欧元降至7130亿欧元。

  无论是危机前的信贷“爆炸”,还是当前信贷的过度紧缩,对西班牙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言都十分不利。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社会货币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可以小范围、一定程度地刺激消费,正如其别名“补充货币”所昭示的,只是拾遗补缺,无法也不可能替代法定货币。面对内需不振的窘境,西班牙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帮助银行业和信贷体系恢复正常,让货币实现更好的流通,帮助民众和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分享到:
(责编: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