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涅狄格:永恒的“宪章橡木”--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Quarter中的美国历史地理系列之五

康涅狄格:永恒的“宪章橡木”

2013年04月11日20:04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手机看新闻

在纽约、马萨诸塞和罗德岛之间,有着一片富饶的溪谷之地,这就是有着“宪法之州”和“豆蔻之州”别称的康涅狄格州(State of Connecticut)。康州的名字源于著名的康涅狄格河,它也是北美最早建立的13个殖民地之一,并且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南部的州。

康州南部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作为著名的常春藤名校之一,有着“学院之母”的美誉。高等教育可以称为康州的特色,然而其初等教育却因为2012年年末的一场悲剧让人忧心忡忡。发生在桑迪·胡克小学震惊全美的枪击案令这个教育之州背负上沉重的阴影。在反思枪支管控的同时,这一悲剧也引发了人们对康州财富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居民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的关注。

根据2010年的经济调查数据,康涅狄格是全美人均收入和中产家庭收入最高的州,但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富庶之州的贫富差距却大得惊人,部分康州的城市被列为全美最贫困和危险的地区。如何在追求财富和繁荣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不仅是康涅狄格所要解决的难题,更是今日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康涅狄格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视公民自由权的州,值得一提的是,该州是继马萨诸塞州之后第二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而这样的民权自由传统还要追溯到康涅狄格殖民地建立的早期。十七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陆续来到北美印第安佩格特人(Pequot)人的领地,并在温莎(Windsor)、威特福德(Wetherford)和哈特福德(Hartford,现康涅狄格州首府)定居下来。1639年,上述地区组成了一个正式的联合体,并依据一份被称为康涅狄格基本法(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的法律文件进行治理。根据基本法,康涅狄格地区的移民住民确立每一位公民都享有投票权,并选举出行政长官和其他政务官员。康涅狄格基本法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宪法。

在这些民主制度的保障之下,康涅狄格人信心满满地要在一片富饶的荒原上建立起一个富有活力的殖民地。一名叫做萨缪尔·威利(Samuel Wylleys)的新移民在哈特福德附近购买了大量地产。在印第安人的请求下,他在平整土地时保留了一棵硕大的白色橡树,以作为祖先们缔造的古老和平条约的象征。威利难以想到的是,这棵看似平凡的白橡树,对于未来康涅狄格捍卫民主制度和伸张民权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到了1662年,随着康涅狄格殖民地自治越发成熟,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King Charles II)特向该殖民地颁发了一部非同寻常的皇家特许令。相对于在其他殖民地通过建立英国控制的公司进行统治的做法,颁发特许令的举动无疑是对康涅狄格殖民地自治自由和基本法确立的自治体系的极大肯定。康涅狄格居民理所当然地极为珍视他们的宪章。然而在20年之后,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却希望巩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他准备将马萨诸塞、罗德岛、新罕布什尔和缅因地区合并为一个新英格兰自治领(Domination of New England),由艾德蒙·安德罗斯爵士(Sir Edmund Andros)负责统治。

55岁的安德罗斯是一个脾气暴躁的铁腕独裁者。若干年前,他在担任纽约殖民地总督的时候就想向东扩张吞并康涅狄格,却没有得逞,在挑衅进攻赛布鲁克(Saybrook)时受挫也令他极为恼火。詹姆斯二世的命令给了他千载难逢的报复机会,他竟然要求康涅狄格的总督罗伯特·特雷(Robert Treat)将该殖民地的宪章亲手送到波士顿去。

特雷的厉声拒绝使得安德鲁斯一怒之下于1687年10月下旬率领全副武装的70人纵队前往哈特福德,准备亲自来取宪章。然而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在尝试迅速夺取宪章失败之后,安德罗斯陷入了和特雷以及康涅狄格行政官员们的一场漫长的激烈辩论。在摩西·巴特勒(Moses Butler)的小酒馆里,这场辩论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安德雷斯要挟要将康涅狄格瓜分:康涅狄格河以东的部分并入马萨诸塞,以西的部分并入纽约。双方论辩得激烈异常,夕阳落下之后,点燃烛台继续口枪舌战。

在论辩的同时,康涅狄格的宪章也被装在一个箱子里运到了酒馆。就在安德鲁斯想要拿走宪章之际,接下来的一幕变得颇有传奇色彩:一名叫做安德鲁·利特(Andrew Leete)的官员气愤地说:“任何采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都是不可容忍的!”说着,不知是设计好的暗号还是由于意外,他打翻了烛台,整个屋子瞬间陷入了一片漆黑之中。当蜡烛被重新点燃之时,桌上的宪章不翼而飞。有人称纳撒尼尔·斯坦利(Nathaniel Stanley)或者约翰·塔科特(John Talcott)趁机在安德鲁斯的眼皮底下将宪章掷出了窗外。而根据传说,一名叫做约瑟夫·沃兹沃思(Joseph Wadsworth)的中年军官接住了宪章。这位坚毅、果敢,在当地民兵中深受尊敬的军官极为反感外来总督对当地殖民地事务的干预,于是他带上宪章一路狂奔穿过城镇来到了威利的家中,这也是宪章原本的存放之地。但很容易预料到的是,安德鲁斯必定会派人搜查威利的家,因此必须为宪章找一个更加安全的藏匿之处。在鲁斯·威利(Ruth Wylleys)的建议之下,沃兹沃思将宪章裹在自己的风衣中,然后藏在了那棵著名橡树的裂缝之中。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完整地保存了宪章,还令他自己名垂青史。根据美国历史学家的介绍,沃兹沃思是北美殖民地中第一个做出反抗英国王室统治行动的人。

尽管有沃兹沃思对宪章不遗余力地保护,安德鲁斯仍然按照既定计划将康涅狄格并入了新英格兰自治领。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的爆发,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退位,安德鲁斯也在稍后的一场政变之中被推翻下台。康涅狄格的宪章重新恢复效力。在回到英格兰一段时间之后,安德鲁斯重新返回北美并担任了弗吉尼亚和马里兰的总督。

多年之后,用于藏匿宪章的那棵古老的白橡树开始以“宪章橡木”闻名起来。虽然在沃兹沃思年代,这棵树就已经相当古老,它却又坚挺地屹立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直到1856年8月21日一场猛烈的飓风将这棵橡树推到。哈特福德市政府在断裂的树干上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并用围栏对剩下的残留树干加以保护。当地的柯尔特乐队(Colt’s Band)还为“宪章橡木”演奏了一首庄严肃穆的葬礼挽歌,城中的教堂钟声为其集体鸣响。

“宪章橡木”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繁茂之景,却在康涅狄格人的心中深深扎根,成为了自由公民权生动的象征而变得愈发神圣。残留的橡木也成为了各种炙手可热纪念品的取材之源,甚至被用来建造康涅狄格州议会议长的座椅。1998年,当119件设计方案被提交到州25美分硬币遴选委员会时,其中的19份方案都是对“宪章橡木”形象的诠释和演绎。最终,来自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安迪·琼斯(Andy Jones)教授的设计方案最终入选,这也让“宪章橡木”有缘再次展现它枝繁叶茂的胜景,以及其背后象征的早已深入人心的公民自由权利。

(张旭东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分享到:
(责编: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