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优雅的素可泰佛像。暨佩娟摄
读懂素可泰,才可能读懂泰国的历史。
素可泰位于曼谷北部400多公里处,被称为“寻回暹罗旧梦”的古都。走进素可泰历史公园,如同展开一幅历史画卷。漫步在残缺不全的古刹、庙宇、殿堂和佛像之间,一种撼人心魄的沧桑感注满心中。
素可泰佛像的典型造型是莲花佛塔,即塔身方形,塔顶呈螺旋状的圆锥形。位于公园中心的玛哈泰寺是素可泰最大的寺庙,边长200米,其主塔由方形的基座不断垫高后,将一朵如莲花花苞的塔顶托向天空,以表达对佛祖的崇敬。主塔两边各有一个由佛龛保护的巨大立佛。原有209座佛塔保护皇室遗物,十几处僧院供朝拜,现在佛塔剩存198座,四周护城河环绕。清晨,红色睡莲在池塘里盛放,清雅闲适。主殿之上空留几根孤立的大柱,一尊大佛微笑着独坐于莲花座上,徒留一把苍凉。
素可泰的佛像尤为美丽和优雅。受斯里兰卡风格的影响,佛像雕塑的设计流畅精细,有着宽阔的肩膀和纤细的腰身,头部戴着火焰装饰物,身披袈裟波浪垂饰。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佛像的面部轮廓,清晰柔美,有着高耸笔直的鼻梁,这赋予了平和安详的素可泰佛像更多灵性。
泰国的佛像大多高居佛堂之上,或坐或卧或立,庄严肃穆,其中,要数素可泰王朝时期的“行走佛”姿态最为典雅婀娜,最富韵律和动感。在不少佛塔的围墙上都雕刻着古暹罗时众僧侣步行朝圣的浩荡场面。在萨西寺,我见到一尊青铜“行走佛”,就再也舍不得离开。这尊“行走佛”双目微闭,抿嘴微笑,体态圆润饱满,身形曼妙多姿,左脚踏地,右脚跟微抬,左手臂略微弯曲,手掌向外,手指朝上,大拇指与食指拈成环状,衣襟下摆随风飘动,仿佛他正款款走下神坛,向你靠近。这种佛教手势名为“施无畏印”,据说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佛行走在大地上,也走进了每一个与他相遇的人的心里。
在西北角的西春寺,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张安详的面孔在狭窄的庙门后若隐若现。探身进去,只见一尊大佛端坐其中,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顶上却没有屋顶。阳光投射下来,落在佛顶,恍若佛光普照,佛像随时准备升腾而起。这尊坐佛名叫“阿迦纳”,泰语中意为“无畏之神”,高约11.3米,是泰国最大的坐佛。尽管佛像的面部和全身已经斑驳、残颓,修长柔美的金色手指却流光溢彩。立于佛像之前,人渺小如沧海一粟,无论行至佛龛何处,似乎都正被低睑的佛眼审视着,让人心生敬畏。相传佛龛内有一条秘密通道可通往顶部,曾有两个素可泰王朝的小兵藏在里面假装佛祖显灵说话,入侵的高棉敌人吓得撤兵。因此,西春寺的佛也被泰国人称为“说话佛”。
公元13世纪,高棉吴哥王朝在素可泰建城。1238年,泰国军队战胜了高棉人,在这里建立了广为认同的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1257年,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君主兰甘亨统一暹罗,将素可泰定为首都,泰文意为“幸福的黎明”、“快乐的开始”。据兰甘亨石碑的记载,在素可泰王朝的黄金时代,其势力范围南达马来半岛,北至琅勃拉邦,东濒湄公河沿岸,西到缅甸,是湄南河流域的强国。在素可泰历史公园的兰甘亨博物院内,兰甘亨1292年所立的石刻复制品上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那个王朝的辉煌。
兰甘亨驾崩后,素可泰王朝不断分裂。1438年,素可泰被收归成为大城王朝的行政省,大城王朝最后又覆灭于缅军入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素可泰古城隐匿在浓密的东南亚丛林之中,被时间吞噬,为世人遗忘,直到1979年在泰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力修葺之下,这些佛教艺术珍宝才重现真颜。
素可泰是泰国古老文化和艺术的摇篮。兰甘亨在位时,曾两度亲访中国,礼聘元朝学者担任顾问,指导农工建设,订立法制,缔造泰文。为了表明其文化地位超越了曾统治素可泰的高棉文化,兰甘亨避开了高棉的大乘佛教,从斯里兰卡引进了小乘佛教,并使其在泰国逐渐占主导地位。兰甘亨还把中国工匠带回素可泰,使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和冶炼造船技术在泰国生根、开花和结果,在兰甘亨博物院就陈列了不少素可泰时期的出土文物和雕刻,其中包括在暹罗史上极负盛名的宋加洛陶瓷器。
历经700多年战火洗礼,当年的帝王将相、佛门僧众以及两度入侵的缅甸军队早已灰飞烟灭,只有巨大的廊宇、石柱和佛塔仍巍然耸立,而佛像,永远展露嘴角那一抹淡然微笑,温柔无声地俯瞰世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