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食品监管漏洞越揭越多--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欧洲食品监管漏洞越揭越多

李文云、王芳、邢雪、管克江、郑红、张杰、韩秉宸

2013年02月20日05: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制图:宋 嵩

  欧洲“马肉丑闻”正在将更多的企业和机构拉下水,欧盟范围内正在从相关制度上进行反思,但迄今尚无任何环节愿意承担责任,有关报道认为推卸责任是更大的丑闻。

  雀巢牛肉制品中惊现马肉

  席卷欧洲的“马肉丑闻”19日仍在继续升级。据媒体报道,在英国食品监管及卫生当局上周查封的两家肉类加工厂数十袋牛肉末制品中,实际上不光含有马肉,还发现了驴肉,这些混杂肉末制品都是计划出口的。虽然屠宰与销售驴肉在英国并不违法,但这些驴肉的来源以及是否含有兽药残留都很可疑。

  另据意大利安莎社19日报道,全球最大食品企业雀巢在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相关产品进行测试后,因发现其牛肉制品中含有1%左右马肉DNA,决定在意大利和西班牙下架该企业提供的速冻牛肉水饺和馄饨等产品。在向意大利相关政府部门通报检测结果时,雀巢还强调相关产品“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并将使用经检测认定为“100%纯牛肉”的产品进行替换,“我们向所有消费者道歉,一定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此前一天,德国大型连锁超市“利得尔”宣布在牛肉制品中发现马肉。与迄今为止发现的成分较少的马肉不同,此次发现的牛肉制品中马肉成分高达50%。“利得尔”已把在芬兰、丹麦、瑞典和比利时销售的相关肉制品下架。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消费者保护部长亚历山大·邦德18日宣布,在迄今为止对37份样品进行的检测中,共有9份样品中发现含有马肉成分。这些马肉的源头是卢森堡和法国的工厂。

  同时在法国巴黎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任教的食品安全专家贝特朗·科松认为,作弊的企业是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产品质量,它们钻法律的空子赚钱,损坏的却是整个食品产业的名誉,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埋下了风险的种子。法国养牛业协会主席舍瓦利耶马称这一丑闻为“一场真正的工业恐怖主义”。

  食品工业信任链条被打破

  美国《新闻周刊》19日的评论说,将马肉标记为牛肉还不是真正的丑闻。真正的丑闻是,在“马肉丑闻”中所有的相关责任者都企图推卸责任:英国政府批评食品标准局疏于监管,食品标准局指责零售商质量把关不严,食品生产商之间则准备相互起诉,英国环境、食品与农业事务部则怀疑有一个国际犯罪团伙操纵马肉销售。食品工业的基础是信任,一旦信任链条被打破,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修复。

  在法国巴黎一家欧尚超市内,肉档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日有不少顾客询问马肉事件,并对此事表示了担忧。顾客贝尔纳认为整个生产链条都应负起责任,促进食品生产和运输链条的信息透明,在食品外包装上注明各环节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益。顾客彭比提出国家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监管,以防止欺骗消费者的事件再度发生。

  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消费市场教授温斯·米切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马肉丑闻”事态本身,而是政府部门、生产商、零售商等如何应对丑闻,他们的声誉在丑闻中都遭到重创,在目前的危机处理中,他们的反应速度越快、透明度越高,丑闻造成的长远破坏才可能越少。

  米切尔认为,此次“马肉丑闻”对消费者信心的重创,对欧洲食品市场的破坏,是比丑闻本身更严重的后果,欧洲各国民众由此会对肉类制品与加工品的安全性不再信任,会对一直自认为高标准的欧洲食品安全信誉充满疑虑。

  各界要求严格监管措施

  18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辩论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代表、部分欧洲议会议员等重点讨论了“马肉丑闻”。

  会议上,欧洲议会议员均认为,欧盟国家政府应该采取更严格的食品监管检查措施,以防止这样的丑闻重现。大多数人都表示,欧盟食品标识管理办法的惩罚措施过于轻微,对食品企业来说,违犯此类法规的成本很低。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克里斯·戴维斯表示,“食品制造商必须承担责任,是他们购买了这些肉,给它们贴上成分标识,他们应当为成分标识中的内容负责。”德国基民盟议员雷纳特·索默甚至表示:“我们需要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让那些犯事的公司付出昂贵的代价,还必须公布这些公司的名称,使他们声名扫地。”还有议员要求环境委员会立法,规定食品制造商必须支付如DNA测试和兽用止痛药保泰松测试等额外的监管成本。

  德国最大的服务企业之一、Tuev莱茵集团发言人弗兰克·杜德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很少有客户请他们对肉制品中是否含有马肉进行检测。丑闻发生后,多家大型企业找到他们,他们也的确发现标注的牛肉制品中含有马肉。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欧洲多数国家饲养马并不是为了食用,因此质量控制流程没有牛肉严格。二是即使马肉能放心食用,厂家不进行标注也存在诚信问题。杜德利认为,要杜绝类似丑闻再次发生,首先需要欧盟范围内出台相关法律措施。从食品检测层面上说,必须请独立机构进行多次检测,甚至“盲测”。

  米切尔指出,为预防此类丑闻再度发生,英国需要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是,监管复杂的跨国食物链,了解并监督食物链上的所有厂商。因为现在跨国食品公司在许多国家有生产设施,供应商也多为跨国企业,食品安全复杂性倍增。

  米切尔认为,丑闻的表面是食品安全问题,但深层问题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要强调那些跨国食品企业有义务对消费者的安全负责任。作为恢复消费者信心的第一步,英国环境部目前已召开各大相关企业会议,要求他们接受调查与检测并限时报告具体结果,这是政府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这同时需要欧洲各国的协调行动。

  贝特朗·科松指出,从微生物学角度来看,不同的肉保质期也应该不同,因此,对于由不同种类的肉组合制作的食品,需要在保质期等问题上有不同的质检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有国家层面的监督,更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感,把好食品出厂前的每一道关。

  (本报伦敦、巴黎、柏林、布鲁塞尔、罗马2月19日电 记者李文云、王芳、邢雪、管克江、郑红、张杰、韩秉宸)

分享到:
(责任编辑:潘旭海(实习)、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