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上,中英货物贸易同比增长7.5%--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逆势而上,中英货物贸易同比增长7.5%

2013年合作潜力巨大

2013年01月16日19:3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伦敦1月16日电 (记者王一三、杨波)为降低成本,英国多数停车场都是司机按照自己预估的时间提前缴纳停车费并在车内放上收据供查验,如果提前离开,司机往往会会将自己的停车票贴在入口处或直接交给后来的司机使用。但这种和谐的场面将越来越少见,由于经济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停车场要求司机们在预交停车费的时候必须输入自己的车号,以防止停车票转让从而提高停车费收入。

在伦敦北部一座小镇的镇中心,新年伊始,就有5家商铺相继关门,给圣诞节后的本该热热闹闹的商业气氛陡增不少萧瑟。

上周,英国最大的照相器材连锁零售商杰索普(Jessops)刚刚宣布破产,几天后,英国百年唱片连锁店HMV也于1月14日决定申请破产……

在这处处可见的经济日渐萧条中,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却逆势而上,双边货物贸易稳步增长。中国可能将成为英国经济复苏的一剂强心针。

日前,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周小明向人民网介绍了一组数据:2012年,中英货物贸易63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对英出口463亿美元,同比增长4.9%;自英进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在我国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居第一位。而同期中欧(盟)、中德、中法、中意贸易均为负增长,英国成为我国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国家。中国产品在英市场份额总体保持稳定,机械、电子、塑料、家具、鞋类等产品所占份额均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英国对华出口增长也势头强劲。根据英方统计,2012年1-11月,中英贸易388亿英镑,同比增长3.9%,高于同期英国外贸整体增幅4个百分点。中国保持除欧盟外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市场占英国出口的份额由2011年1-11月的3%上升至2012年1-11月的3.4%。英国汽车、医药制品、塑料制品等对华出口强劲。

周小明指出,2012年可谓是“中国对英投资年”。中国企业看重英国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来源地的作用,对英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根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英完成投资并购(含参股)项目10起,总金额逾80亿美元,超过自2009年至2011年三年我在英投资并购金额总和。

与此同时,英仍为我重要吸引外资来源地,双向投资更趋平衡。根据中方统计,截至2012年11月,英对华直接投资存量181亿美元,是欧盟内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仅次于德国的206亿美元。根据英方统计,截至2010年底,英国在华直接投资60亿英镑,证券类投资存量达201亿英镑。

此外,两国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在合作方式上,中国企业在英从绿地投资向参股、并购等方式扩展。合作领域上,从贸易、金融、电信等部门延伸到高端制造、基础设施、品牌网络、研发中心等。2012年,中国电信(欧洲)公司在英国首次推出海外自有品牌移动通信服务,波斯登公司在英推出品牌店,华为公司宣布投资6.5亿英镑扩展在英研发中心,北京总部基地竞标夺得在伦敦Royal Dock投资兴建总部商务区。

中英金融合作加深,人民币国际化在英稳步推进。建行首次在伦敦发行10亿元人民币债券,汇丰银行宣布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英国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初现轮廓。此外,中国企业看重英国金融中心地位,迄今已有51家中国企业在伦敦证交所上市,市值近300亿美元。

展望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可望维持增长,两国在基础设施、研发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经济不景气,不少英国企业寻找中国企业参股并购,双方在能源领域、核能、清洁能源、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领域都有合作商机。

作为全球第八大制造业强国,英在汽车航空、信息技术、医药化工等高端制造领域能力突出。但目前英对华出口资本货物仅占我同类进口的0.5%,不足德国十分之一。十八大提出提高创新能力,我国对包括英在内的国外高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需求将更为旺盛。中英在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周小明还指出,英国是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重要节点,伦敦证交所和金融城是全球投资并购的重要平台。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可利用英金融中心优势,寻求在英融资上市。也可积极寻求投资并购商机,把英国作为开拓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跳板。

此外,英国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城市改造等领域经验丰富。中英企业在此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英国为传媒强国,设计、广告、品牌推广等发达,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品牌,提供了他山之石。

相关链接:2012“中国对英投资年”

中投公司投资18亿美元购入英国泰晤士水务8.68%股份,7.2亿美元购入伦敦希思罗机场集团10%股份;

英国农行(伦敦)子行开业,“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齐聚伦敦;

中广核公司6.32亿英镑收购英国卡拉哈里公司42.7%股份;

中海油10亿美元收购英国图洛公司;

中石化1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塔里斯曼公司在英国北海油田49%权益;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11.5亿美元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60%股份,成为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最大手笔。

分享到:
(责任编辑:崔东)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