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战舞,为了让人们牢记艰难(“绝活”背后的故事)--国际--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独家稿库

 巴西萨尔瓦多卡波埃拉舞 

传承战舞,为了让人们牢记艰难(“绝活”背后的故事)

本报驻巴西记者 颜欢

2012年11月20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巴西萨尔瓦多老城区街头,艺人们表演的卡波埃拉战舞吸引了路人驻足观看。
  本报记者 颜欢摄

  行走在巴西萨尔瓦多老城区的街道上,有一种不知置身何处的奇妙感觉,成片的建筑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却染着非洲文化中最鲜明的色彩,这种融合造就了这座巴西首座都城别样的美丽。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前的广场上鼓声阵阵,两个上身赤裸、皮肤黝黑的人,和着节奏进行一种似打斗又似舞蹈的表演,时而强劲踢腿横扫对方,时而敏捷地空翻躲闪,一招一式都虎虎生风,引得不少观众跃跃欲试。

  这就是既有实际攻防效果,又富有观赏性的著名“巴西战舞”卡波埃拉。卡波埃拉一般由两人组合表演,注重脚上动作,高难度动作层出不穷、巧妙衔接,并与伴奏相和,丝丝入扣。没有“舞转回红袖”的婉约,也不似“起舞弄清影”般空灵,卡波埃拉乍看凌厉的搏杀动作里,深藏着以柔克刚、以巧化力之道。“卡波埃拉是生命的律动,是艺术,更是巴西珍贵的历史和文化。”已经与战舞共度30年岁月的迪马卡科大师深情地对记者说,“表演它需要身体、灵魂完美地契合。最初它以战斗的方式出现,是奴隶们争取生存权利的手段;如今它作为艺术瑰宝流传下来,让人们时刻牢记曾经的艰难。”

  卡波埃拉的历史与巴西黑人奴隶的血泪史密不可分。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运出大量黑奴至南美。奴隶们不堪贵族和奴隶主的沉重压迫,开始寻找自由的出路。他们在宗教仪式上跳这种舞蹈,私下借此练习武功。由于双手被锁链束缚,他们发展出一套以脚部动作为主的攻击方式。后来在荷兰人入侵巴西之际,他们逃至森林地区,和当地少数白人、印第安人建立了散居的村落,同时也带去了宗教和文化,并将卡波埃拉发展成了一种抵御进攻的徒手武术。

  多年后,备受推崇的战舞宗师宾巴在巴西总统面前首度公开表演,卡波埃拉文化自此得到认同,并慢慢衍生出许多风格迥异的流派。2008年,巴西国家艺术和历史遗产研究所将卡波埃拉列为国家文化遗产。记者从巴西文化部了解到,巴西政府于2010年4月推出名为“活着的文化”项目,在国家文化中心的指导下建立卡波埃拉特别基金会。该项目与致力于战舞传播、教学的机构签订协议,并提供18.5万雷亚尔(约合9.16万美元)用于包括添置音箱设备在内的基础建设。

  现代卡波埃拉融合了舞蹈、音乐、宗教和搏击、杂技等众多元素,表演者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充沛的体力,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很难掌握。记者在当地一所非洲文化学校看到,不少10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学习初级卡波埃拉。8岁的克里斯蒂安正处在最好的学舞年龄。他先是连续做了5个侧空翻,接着表演了卡波埃拉舞几个基本的扫腿动作。“我很喜欢卡波埃拉!”他仰着小脸开心地说道,“我现在身体比别人灵活多了。可是学起来真的好难呀,可能是我还太小吧,总有动作做不好。不过,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要好好学!”现在,卡波埃拉舞不仅在萨尔瓦多众多学校、俱乐部生根,而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有获大师称号的教练到国外开设学校,进行传播。现在,卡波埃拉已被广泛视为巴西文化的象征之一。

  (本报巴西利亚电)

联系本文记者

颜欢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牧、赵艳萍)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