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我们的中国故事】 

李集雅:了解中国经典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

吴莎 余颖
2024年12月31日17:03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著名汉学家李集雅。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著名汉学家李集雅。帕特里克·谢德-西蒙兹摄

阳光明媚,贡多拉和水上巴士穿梭于历史悠久的威尼斯大运河水道。2024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同时也是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著名汉学家李集雅怀着极大的热情分享了她对中国哲学的深刻理解。她希望以马可·波罗为榜样,推动意大利与中国未来更多的合作。

李集雅是第一个把《论语》和《中庸》翻译成意大利语的汉学家,她充满感情地说:“中国经典包含了中国哲学和日常生活的精髓。我每每阅读《论语》《中庸》和《大学》,都会发现新的意义和中国智慧。我尤其钟爱'中庸'一词,它意味着平衡,是你在自身和生活中找到的平衡,还意味着当你与人交往时,你必须慷慨,并通过他人的眼光看待生活。”她还谈到另一个在中国哲学中重要且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即《论语》中提到的“恕”。她将其翻译为“同理心”,即理解他人的愿望和想法。

在李集雅看来,学习中国经典是促进意中跨文化对话的重要途径。她说:“我们可以通过与欧洲价值观对话的方式推广中国经典中的内容,让欧洲年轻一代了解中国。所有在我们学校学习中文的学生都要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她认为,只有了解中国经典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同样对中国人来说,学习欧洲历史和经典也非常重要。

2024年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李集雅特别分享了她对“和而不同”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将其与马可·波罗联系起来。她说:“‘和而不同’意味着在多样性中实现和谐,意味着尊重其他文化并包容他人。这正是马可·波罗当年所做的,他带着好奇心看中国,观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不带偏见。”

她认为,在21世纪,人们展开交流要容易得多。各国应该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并合作解决问题,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李集雅认为,旅行就是非常好的方式。马可·波罗在17岁时前往中国旅行,虽然不懂中文,但倾力去了解中国。“年轻一代在对一个国家或文化作出判断之前,应该先相互了解。”李集雅表示,马可·波罗象征着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不同文明如何在21世纪进行合作并展开对话。

在采访中,李集雅多次表示,应该推动涉及大学、城市和地区的活动和项目,推动知识交流。“目前,威尼斯大学与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都有联合的跨学科项目。这些项目将艺术、人文、经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延续了威尼斯大学的传统。该大学还与苏州大学有三个合作项目。”李集雅最后说,“威尼斯大学计划与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推动新的联合项目。”

(责编:刘叶婷、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