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民心相通桥 铺就心灵互通路
——记2022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
2022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现场。 |
11月25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2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中日韩三国主流媒体代表就如何夯实民心相通基础、齐筑文化共通之桥进行了热烈探讨。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对话会上,代表和嘉宾们认为,中韩、中日领导人近期分别于印尼巴厘岛和泰国曼谷会见,为双多边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的举办恰逢其时。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在对话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此次对话会以“践行媒体责任 助力民心相通”为主题,正是要探讨如何丰富中日韩三国主流媒体的合作关系内涵,更好地为中日韩三国互利共赢提供助力。人民日报社愿与日本、韩国主流媒体同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一起讲好故事,一起开拓事业,一起为提高中日韩三国人民共同福祉而不懈努力,做民众沟通的促进者、做青年成长的支持者、做文化认同的守护者。
韩国《中央日报》总编辑李夏庆对此深表认同。他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韩中日三国主流媒体应该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继续为东北亚地区注入活力。
日本《朝日新闻》执行董事、总编辑宫田喜好也认为,民间交流拥有跨越国与国之间壁垒、融通彼此的力量,对话会聚焦媒体对于增进民间交流的作用,符合时代要求,已成为日中韩三国媒体代表交流各自经验和见解的良机。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交流互鉴,方能夯实民心相通基础。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表示,希望三国主流媒体能够承担起媒体社会责任,站在舆论的前沿,助力民心相通。《中国日报》国际部主任陈智明认为,为培养广泛接触的土壤、促进彼此了解,媒体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多讲民心相通的故事。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韩主流媒体记录和传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佳话,正是践行媒体社会责任、讲好合作共赢故事的生动体现。日本《西日本新闻》北九州本社记者后藤希说,日中互寄的防疫物资包裹上用对方文字书写的美好寄语,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我们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青年是关系中日韩三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民意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之间的交往。于绍良表示,媒体要密切关注中日韩三国青年的成长动态,找准话题,拓展渠道,探索利用年轻化的叙事方式,推出深受中日韩三国青年喜爱的新闻产品。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李拯宇表示,希望中日韩媒体将更多目光投向青少年交流,为年轻一代搭建桥梁、提供助力、培植友谊,为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努力。环球时报社副总编辑谢戎彬说,应凝聚“Z世代”共识,发挥中日韩文化友好合作的青年力量。通过内容报道和活动,为中日韩“Z世代”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和渠道,加深沟通和对话交流。
韩国《每日经济新闻》驻京总局长孙日宣认为,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是创造未来的一代。应增进三国青少年间的理解和友谊,积极支持和帮助年轻人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共创三国光明的未来。三国应共同举办美食文化节、电影节、美术展览等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文化交流。媒体应创作更多能够产生共鸣和传递正能量的新闻报道,扩大三国相互交流。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架起民心相通之桥,铺就心灵互通之路,是与会代表和嘉宾们的共同心声。对话会主持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中日韩媒体人应该眼界广阔、目标宏远,要积极践行媒体责任,利用自身特有的沟通力量和信任基础,以最大的善意和耐心,更多分享喜悦,更多分担困难,营造三国长期和平友好合作的舆论氛围,助力三国间民心相通。
友相伴,合则兴。面向未来,三国媒体携手并肩,发出中日韩友好合作的新时代更强音,共同助推中日韩三国友好交往的美好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6日 0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