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从1985年的丁茵大桥,到2018年的滚弄大桥

世纪大桥,连接中缅友谊的历史与未来

记者 孙广勇
2018年06月26日13:44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自1993年建成以来,每天都有很多车辆通过丁茵大桥。记者孙广勇摄
自1993年建成以来,每天都有很多车辆通过丁茵大桥。记者孙广勇摄

在缅甸仰光丁茵大桥不远处,几排木制房子围成一个四方形,中间天井内的树木郁郁葱葱,86岁的缅甸工程师丹辛对记者说:“右侧是缅方工程师住处,左侧是中方工程师住处,这间大房子是一起开会的地方。建设丁茵大桥时,中缅工程师同吃同住、一起工作,不仅建成了宏伟的丁茵大桥,也建立深厚的了友谊。”

“7月31日是25年前大桥通车的日子,作为大桥的建设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那一天我一定要来大桥看看,”丹辛说。

“希望后人都能铭记这座友谊之桥

丹辛提到的丁茵大桥,位于仰光东南方向15公里处,是南部车流、物流进入仰光的重要通道。本网记者来到丁茵大桥时,虽然是星期日,但桥上两条机动车道上汽车一辆紧接一辆,鱼贯驶过大桥。伴随着轰鸣声,还有火车通过。“在工作日,过桥经常要排队,因为南部有迪洛瓦特区、仰光深水港,运输量非常大,”司机皎汶对记者说。

丁茵大桥始建于1985年,1993年竣工,全长2.2公里,是上世纪80年代中缅两国开展的最大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海外援助项目。大桥横跨勃固河,是缅甸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

丹辛是当年丁茵大桥的建设者,担任缅方项目总监。86岁高龄的丹辛行动敏捷、思路清晰,和记者一登上大桥就蹲下身子检查桥面伸缩缝,还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保养维护。回忆起当年建设丁茵大桥的情景,丹辛对记者说:“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但我们与中国工程师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八年建成了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

建设丁茵大桥时,中方先后派出10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前往施工现场,包括一流的桥梁、机械、电力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与缅甸同行一道,克服诸多挫折与挑战,经过艰苦奋战,大桥于1993年7月建成通车。

丹辛告诉记者:“那是缅甸第一次修建这么长的大桥,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声誉,还关系到缅中关系,我们都精益求精,确保把大桥建好。”丹辛还清楚地记得建桥时曾经发生的险情:“1991年7月的一个凌晨我被从睡梦中叫醒,3号墩在进行沉井施工时,因地质原因,沉井突然发生倾斜。缅方和中方工程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分析沉井的倾斜状况和河床地质情况,找出原因后采取纠偏措施。连续工作了3天3夜,才把倾斜的沉井纠正。”

在历时数年的施工中,中缅两国工程人员在一次次危机与考验中相互信任、密切合作,修建了大桥,也结下了牢不可破的情谊。三十年来,静静流淌的勃固河见证了两国工程师艰苦卓绝的建设工程,也见证了丁茵大桥为两岸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仰光的发展。

“回首建设丁茵大桥的岁月,我仍旧记得那些艰苦、焦虑和成功,那些经历将我们所有人团结起来,就像同胞兄弟一样,”丹辛说:“这座大桥是中缅友好关系的象征,希望后人都能铭记这座友谊之桥。”

“使用从丁茵大桥建设过程中学到的技术,又陆续建造多座大桥”

缅甸当时没有建造大桥的经验,也缺乏桥梁建设人才和技术,在这群中国朋友的援助下,不仅成功建造了丁茵桥,也帮他们培养了近百名桥梁建设专家。后来,这批人才为缅甸自主设计建造了多座跨江跨河大桥,极大促进了缅甸的经济发展。

“当时缅方一级工程师只有我们两个人,其余大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四级工程师,从来没见过这么长的大桥,缅方召集全国各地的工程师参加丁茵大桥建设也是为了向中国学习造桥技术。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师不仅在建设大桥的2年前就对缅甸工程师进行了培训,还在工地现场手把手地指导缅方工程人员,培养出一批桥梁技术人才,”丹辛说。

现任缅甸交通部桥梁厅总工程师的登昂当时年仅25岁,现在主管全国桥梁养护工作。登昂说:“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中方专家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和我们同吃同住,非常耐心地教我们桥梁设计方面的知识,向缅方传授了许多技术和经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朋友。”

缅甸河流众多,伊洛瓦底江、钦敦江、丹伦江、锡当河四条大江流域广阔,在过去的25年间,缅方使用从丁茵大桥建设过程中学到的技术以及留下的设备,又陆续建造多座大桥,比如1996年的钦敦江大桥、1998年的帕安大桥等。

缅甸建设部原副部长吴丁遂,对中方当年在修建大桥过程中对缅方的帮助和技术转移表示感谢,他感慨地说:“缅甸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这与中方当年给予的技术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一切始于丁茵大桥的修建。很高兴从中国工程师身上学到这么多东西,希望从中国进一步学习和交流桥梁建设经验,为缅甸带来更先进的桥梁建设技术。”

“希望它能使用至少一百年,后人都能看到这一友谊的见证。”

2018年4月1日,缅甸伊洛瓦底省的妙密亚悬索桥因为拉索锈蚀断裂出现垮塌事故,酿成两人失踪的悲剧。4月18日至5月7日,在中国交通部及中国驻缅大使馆的支持下,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路桥)邀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专家团队赴缅协助缅甸建设部完成了11座危旧悬索桥的检测工作。缅甸建设部副部长吴觉林表示,中方对缅方桥梁检测工作的全力支持与配合,进一步深化了中缅两国深厚的“胞波”情谊。

“此次检测,缅甸建设部也邀请了日本、韩国等企业对其他14座桥梁进行了检测,但无论从专家团队规模、技术实力、设备配备等各个方面,中方都是最好的,”缅甸建设部桥梁司总工程师登昂对本报记者说。

缅甸建设部把180英尺以上的桥梁规定为大桥,全国共有500多座大桥,在境内四条大江上就有27座特大桥梁。登昂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32座悬索桥与倒塌的大桥结构相似,有些桥技术状况处于危险状态,初步评定其中5座已属于危险程度最高的第五类桥,急需加强监测和维修加固,但缅甸目前还没有条件进行精确的量化检测。缅方希望学习中方桥梁维护与管养方面的技术,不久前我们去中国访问,就学到了不少先进技术。”

5月26日至6月3日,曾参与建设丁茵大桥的缅甸老专家、缅甸建设部官员来到中国云南、贵州、武汉、北京访问,并与当年援建丁茵桥的部分中国专家会面。访问期间,缅方团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中铁大桥局下属的桥梁科学研究院,缅方专家对如何就悬索桥拉索的锈蚀程度进行检测展现出极大兴趣,不断追问技术细节。工程师内梭奈说,缅甸潮湿多雨,桥梁锈蚀情况普遍,而中国不论是在桥梁设计、建造还是检测、养护方面,都是世界级的水平。

丹辛表达了希望中方协助缅方对包括丁茵大桥在内的一些桥梁进行检测和维护的愿望:“大桥已建成25年,依然十分稳固,但常年受到洪水和泥沙冲刷,会有一些损坏。这座桥是中缅友谊的象征,希望它能使用至少一百年,后人都能看到这一友谊的见证。”

“与缅甸朋友们一起建更多的路,更多的桥”

中国一直在支持缅甸的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六十、七十年代,中国路桥与缅甸建设部合作建设了滚弄大桥、达高桥等援外项目。1994年,中国路桥修建了实皆省钦敦江公铁两用大桥,该桥是继丁茵大桥以外缅甸第二大公铁两用桥。

近年来,中缅友好关系稳步发展,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方面达成共识,为两国人民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登昂说:“中国建桥修路的技术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缅甸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多选择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

此次访华中,缅甸工程师在云南到贵州途经的杭瑞高速公路上感受到了中国在山区修高速路的成熟技术,在贵州看到了“世界最高桥”北盘江大桥和“世界第六高桥,同时也是亚洲山区钢桁梁悬索第一桥-清水河特大桥,令专家团惊叹。“我在贵州、武汉看到中国先进的桥梁技术,特别是在山区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使得天堑变通途。缅甸的山区与贵州的地形相似,我们可以学习中国先进的建桥经验,为缅甸人民建设现代化大桥,”吴丁遂说。

如今,除了丁茵这座中缅友谊桥,中缅两国工程师也正在积极推进更多道路铺建和养护的合作。中国路桥与缅甸建设部合作推动了多个“一带一路”战略项下两国互联互通和中缅经济走廊基建项目,如曼德勒-木姐高速公路项目、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升级项目、曼德勒-密支那公路升级改造项目、毛淡棉-丹老-高登公路改扩建项目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8年3月20日,中国援助缅甸滚弄大桥项目举行立项换文签字仪式。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改善缅甸掸邦北部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及缅甸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条件。缅甸建设部部长汉佐说,新滚弄大桥将成为中缅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以及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的标志。

真正的友谊,经得起岁月长河的冲刷,正如巍然屹立于勃固河上的丁茵大桥。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丁茵大桥建设的中缅老专家见证了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现在,中缅关系迎来新的历史契机。“我们要继承丁茵大桥友好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把中缅友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中,中国要帮助缅甸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缅甸朋友们一起建更多的路,更多的桥。” 

(责编:蔡雪斌(实习生)、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