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企承建文莱首座跨海大桥竣工

文莱湾上筑起新希望【4】

记者 张志文 林芮
2018年05月18日10:39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由中国交建承建的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即将通车 记者 张志文摄
由中国交建承建的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即将通车 记者 张志文摄

宁静的文莱湾上,一条长5915米的白色巨龙横亘在繁忙的航道之上,紧紧地将大摩拉岛与陆地联结在一起。

5月18日,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正式竣工,这座凝聚着中文两国工程技术人员智慧与汗水的扛鼎之作,为文莱的明天筑起了新的希望。

中国制造,在文莱从陌生走向信赖

2015年4月9日,经过激烈竞标,由中国港湾总承包、中交二航局参与建设的这项庞大工程正式启动。而在此前,中国建筑企业在文莱参与的工程承包项目却是不多,中国制造在当地的名气也没有那么响亮。

“‘你们能行吗?’,这是一开始业主经常问我们的一句话”,项目中方负责人吴炜这样对记者说。由于需要搭建施工栈桥,而文莱之前没有类似先例,是否安全,会否影响工期和航道通行……这些成为中国技术人员首先需要解答的疑问。

“建桥团队向他们反复说明、论证,同时,在摩拉河上成功试用了这一施工工艺”,吴炜说,看着打钢管桩、焊接型钢和贝雷梁、铺钢板,中国工人用几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就快速搭好了跨河栈桥,而且稳定坚固,文莱业主及海事局、港务局等相关部门逐渐接受了栈桥施工方案。

此前,与大桥相连的大摩拉岛是一座无人岛,密布着灌木丛和不知深浅的沼泽地,在这里坚持生活工作成为了一大挑战。“有一次我们的交通船坏了,只好借别人的拖轮去工作,由于潮水的原因,拖轮不能靠岸,大家就只能在海岸边下了拖轮,脱下鞋,淌过海水,穿过尖尖的红树林跋涉上岸”,吴炜说,经历如此艰辛,为的是大桥建设进度不被延误。

“中国建桥工人真是不简单,海风吹着盐巴打在脸上,他们还坚持高效率工作,值得为他们点赞!”一直关注着大摩拉大桥建设的本地企业家刘恭津说,中方团队不仅实现了“中国速度”,而且严守质量标准,设计建造了一条带有曲度的跨海大桥,“我们在以前从未见到过这样漂亮的大桥”。

攻坚克难,打造精品优质工程

在大桥施工现场,项目部实验室副主任刘刚和同事们围拢着蹲在一起,只见他们将一小块被水浸润的沥青路面环切下来,紧接着仪器设备对其进行检测。面对实验数据,刘刚满意地对记者说,“这项拉拔试验我们已经做了几十次了,为的是在文莱炎热的自然环境下,找到最适合的沥青铺装要求”。

由于项目采用了EPC工程总承包方式,因此项目部在开工时并没有施工设计图。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遇到了各种难题和挑战, 但凭借着丰富经验和一流技术,工程技术人员最终做到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项目前期施工组织设计中,工程遇到了一项关键难题,由于桥梁轴线为曲线段,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架桥机需适应桥梁曲线的工况进行转弯折叠。

这时,工程技术人员发现采用传统的桁架式架桥机已无法实现如此小半径节段的安装,因此需要研发小半径的宽幅箱梁节段架设设备。技术人员通过对设备自身机构调整、钢轮和轨道的加工处理以及箱梁空间姿态的精细调位,顺利安装完成了亚洲最宽单箱室箱梁,为“可转弯”架桥机安全顺利地完成曲线段安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最终研发出的“小半径、大横坡宽幅箱梁节段预制施工关键技术”,同时满足了各种工作状况的作业需求,攻破了大桥曲线段的施工难题。

“那段时间我们都在加班,晚上10点钟和早晨8点钟的工作状态是一样的,在关键时刻,项目部相关技术和施工人员都是24小时待命”,项目部副经理唐代劲这样形容那场“大会战”时的场景。正是得益于中国建设者的攻坚克难,才赋予了大摩拉岛大桥那一抹迷人的曲度。

造福当地,带着“大桥宝宝”看大桥

竣工后的大摩拉岛大桥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为100千米。作为该国首座跨海大桥,文莱社会对大摩拉岛大桥工程给予了高度关注,更有一批当地员工亲自参与了大桥建设项目。25岁的文莱小伙儿黑米就是项目部的一名计划员。

3年前,黑米就来应聘项目部的小车司机。他学习能力强,很多事情教一遍就会了。在任职司机期间,他还自己摸索学习大桥工程的相关知识和经验。项目部负责人发现他大专读的是工程管理专业,问他想不想当项目部计划员。能干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黑米当然求之不得。他对记者说:“我大专毕业后,在餐厅、商场都打过工,但感觉那些工作谁都能做,学不到什么东西。以前文莱没有大桥,自从知道中国人来修桥后,我就想来见证一下这座神奇的桥到底是怎样建起来的。这份工作比以前的工作累一点,但能学到一技之长,值了。”

来到项目后不久,黑米娶妻生子,当上了爸爸。自那以后,黑米经常带儿子去大桥工地,他说,每次看到来自中国的架桥机都十分震撼。“中国技术太先进了!让大桥项目的效率和速度提高了很多。”因为与大桥共同成长,同事们笑称黑米的儿子为“大摩拉桥宝宝”。

“有了这座大桥,摩拉县也就有了骄傲。等大桥通车时,我要带着我的‘大摩拉桥宝宝’一起去见证。”黑米说,与大桥共发展的不仅有周边商场住宅,更有一批像他一样的本地年轻人。

随着大桥顺利竣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来到附近的色拉萨公园,想亲眼看一看这座雄伟的建筑。与黑米一样,通过大摩拉岛大桥,更多的文莱人认识了中国和中国制造,他们也愈发相信,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正在焕发新的荣光。

(责编:樊海旭、王欲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