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中国民族音乐倾倒比利时听众

2018年02月22日16:48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海上生民乐”音乐会演出现场。记者 任彦摄
“海上生民乐”音乐会演出现场。记者 任彦摄

人民网布鲁塞尔2月21日电 (记者 任彦)观众席安静了下来,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笙音,循声望去,笙音不是来自舞台,而是来自左侧二楼的观众席,一名演奏者正在吹笙。少顷,右侧二楼的观众席、一楼观众席后面和舞台上也响起笙音。一曲先“笙”夺人的《和鸣》拉开了布鲁塞尔“海上生民乐”音乐会的序幕。

“海上生民乐”音乐会是上海民族乐团的一部精品力作,春节期间在英国、法国、比利时和德国4个欧洲国家的多个城市巡演。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告诉人民网记者,此次为了适应欧洲主流音乐厅观众群的欣赏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打造了全新的音乐会版,舍弃多媒体呈现,以民族管弦乐队的形式,带来更加纯粹的音乐表达。

整台演出没有解说,只有一个接一个的音乐作品。乐队中虽然也融入了一些西方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但“唱主角”的是中国传统乐器笙、琵琶、古筝、二胡、唢呐等。二胡与乐队《梁祝》、唢呐与乐队《凤舞》、筝与乐队《墨戏》、琵琶、京胡、鼓与乐队《别姬》等曲目轮番上演,让人“耳”不暇接。

“我们是来自中国的民族乐团,展示的是中国民族音乐,当然我们要突出中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让它们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我们相信高水平的演奏是会征服西方听众的。”罗小慈说,为了让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上海民族乐团在编排这场音乐会的曲目时不仅融入了当下流行音乐的一些表现方式,也吸收了西方音乐的一些元素,“我们始终抱持这样两个理念,一是古典音乐当代表达,二是中国音乐国际表达。”

为了更全面地展现上海民族乐团的整体实力和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高度,音乐会在原有的灵动小巧的作品之外,还特别增加了四部优秀的当代民族管弦乐作品片段:赵季平的《芦沟晓月》、谭盾的《西北组曲》、刘长远的《抒情变奏曲》和姜莹的《丝绸之路》。

这是上海民族乐团首次在比利时举办大型音乐会,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晚演出门票几乎售罄。记者发现,能容纳2000人的布鲁塞尔艺术中心音乐厅座无虚席。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在每一个曲目结束时,现场听众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全场听众起立鼓掌,经久不息。盛情难却,乐团以返场曲目回馈。返场曲目改编自西方听众熟悉的高难度经典名曲《野蜂飞舞》,以鼓、中阮、二胡等乐器表现,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一名听众对人民网记者说,“比利时人普遍比较含蓄矜持,像今天音乐会最后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的情况真的是很少碰到。乐队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充满了东方线条美感,并且乐曲有着各种中国不同风格的表现,欣赏这样一场音乐会让人非常满足!”

“音乐太棒了!”比利时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塞巴斯汀·瓦尔尼尔评价道,整个音乐会的节奏感、起伏、色彩变化和精致程度简直不可思议。音乐一浪接一浪,一气呵成,给人不断变化、不断惊喜。“二胡的音色非常温暖、走心,就像人声的唱歌一样优美,让我差点忘了呼吸。”

经常在国际舞台上执棒的汤沐海在散场后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听众的耳朵是“很挑剔的”,但这场音乐会不仅让他们买票进入音乐厅,还能赢得他们热烈的掌声,说明音乐会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足够的自信,此次巡演没有采用海外演出常见的穿插讲解互动的模式,而是以纯粹的世界性音乐语言与欧洲观众直接对话,这就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民乐的开放与自信。”

 

(责编:王欲然、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