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

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和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竣工后将极大缓解马尼拉交通拥堵

在帕西格河上,建设中菲友谊之桥【4】

人民网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孙广勇
2018年02月11日09:52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小字号
老旧的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拥堵车不堪,严重影响马尼拉交通。人民网记者 孙广勇摄
老旧的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拥堵车不堪,严重影响马尼拉交通。人民网记者 孙广勇摄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交通拥堵严重,是有名的“堵城”。面对马尼拉因交通拥堵每年产生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在今后5年内将安排8万亿比索(1美元约合50比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交通压力,刺激和带动经济发展。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马尼拉,亲身体验到当地交通的拥堵,在车上最常听到的就是司机讨论哪里不堵车,甚至有人抱怨称“司机是危险职业,因为每天要和其他车辆争抢狭窄的道路”。在马尼拉拥堵的路面记者经常打起盹来,但一觉醒来,汽车依然在拥堵的车流中慢慢挪动。

菲律宾薄弱的基础设施让菲律宾经济每年遭受重大损失,而让菲律宾民众看到希望的是中国正在帮助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在马尼拉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两座桥梁”——中国援建的横跨帕西格的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和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

“希望新桥尽快通车,大家就不用每天挤在这座桥上”

记者抵达马尼拉时适逢交通晚高峰,下班、放学的车流缓慢行驶在路上,并不宽敞的道路上挤满了吉普尼、货车和私家车,几乎无法移动。除了市内交通压力巨大,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马尼拉连接的国际国内水路、陆路和空路运输更为这座可怜的城市压上了一座大山。司机索尼无奈地告诉记者,每天行车真是一种煎熬,而且十分危险,因为要和其他车辆争抢狭窄的道路,稍不留意就会发生事故。

在马尼拉的商务中心区马卡蒂,通往河对岸曼达卢永的汽车在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上缓缓地向前挪动,桥下等待通过的汽车排起长龙,一直延伸到城市主干道艾萨路。每天经这里上下班的苏巴诺说:“早上、下午这里都堵得死死的,虽然只有几百米,但需要几十分钟,如果绕到其他的桥,需要更多时间。为了避免堵车,我每天都要一大早就起床。”

记者看到大桥附近几座大型公寓楼基本完工,很快将有更多市民生活在这里,建设新桥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市民诺汶达指着狭窄和破旧的大桥对记者说,希望新桥尽快通车,大家就不用每天挤在这座桥上了。

即将建设的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路线起点与老桥一致,顺接伊斯特拉(Estrella)大街;终点位于巴朗卡(BARANGKA)大街与潘塔琳(PANTALEON)大街交叉口;全长560m,车道数为双向4车道。

在与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相距11公里的比诺多区,一个小小的码头上,几十位乘客正在等着上船,市民丹尼尔说:“船不多,有时要等很久,不坐船就得绕路走附近的其他桥。码头对面是唐人街,不少人去那里购买生活用品,带着大包小包乘船、绕路都不方便。如果建一座桥,直接到唐人街去,就太方便了。”

正如丹尼尔所希望的,这里将建设双向4车道的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跨过帕西格河沿缪力(MUELLE DE BINONDO)大街北行,止于该街与菲南多(SAN FERNANDO)交叉口,全长734m。

帕西格河蜿蜒穿过整个马尼拉,不少居民生活在帕西格河(Pasig)河两岸。由于市中心经济水平高、但生活成本昂贵,不少市民选择在商务区工作、在其他区安家,因此每天两次穿过大桥上班成为不少市民必须的选择。因此,并不宽阔的大桥每天都挤满了车辆,桥上的拥堵还严重影响周边道路。

帕西格河上有很多桥梁,但大部分时间久远、桥面狭窄,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这些旧桥已经不堪重负。老旧的双向两车道桥梁,不能满足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据菲律宾公造部统计帕西格河上有13座桥迫切需要新建。

埃斯特热拉-潘塔里恩大桥和比诺多-因特拉穆罗斯大桥这两座桥都是中国政府援建的,竣工后将帮助马尼拉市政府解决燃眉之急。“在马尼拉唐人街和菲律宾其他地区生活着不少华人,历史上与当地人民世世代代都是朋友。现在中国政府帮助修桥,是对菲律宾实实在在的帮助。所有马尼拉市民都在期待着大桥的建成,桥的建成将书写中菲友谊的新篇章。”菲律宾著名时事评论员威尔逊说。

“不仅将展现先进的中国桥梁工程技术,也将成为中菲合作的“桥梁”

2017年11月15日,“中国援助菲律宾马尼拉两座桥梁项目”启动仪式在菲律宾总统府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出席仪式并为项目揭牌。

记者来到新桥施工现场,看到中国和菲律宾工人一起工作,不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沟通,气氛十分融洽。两国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使用勘探设备,将钻杆打入70米的地下,提取地下物质,进行地质勘探,以保证大桥的地基稳固。该项目由中国路桥作为总承包企业,中交公规院为菲方设计和监理企业,正在进行地质勘探,很快将开工建设。中国路桥于1995年注册成立中国路桥菲律宾办事处,被菲律宾工造部赞誉为名牌施工企业,已完工的项目均为100%优质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合同额约1.55亿美元。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菲律宾办事处总经理任小朋对本报记者说,大桥工程采用菲律宾公造部高速公路与桥梁标准规范,技术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为建设承载着中菲友谊的大桥,中国路桥多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攻关、相继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公司有能力、有信心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本项目,桥的建成不仅将展现先进的中国桥梁工程技术,也将成为中菲合作的“桥梁”。

“中国路桥,是专业的修路、建桥企业,我们放心。”中国路桥长期的优质施工得到业主菲律宾工造部的高度认可,菲律宾工造部部长马克?维拉(MARK A. VILLAR)说,“一定会为菲律宾人民建设坚固耐用、造型美丽的大桥。我们十分感谢中国政府援建大桥,将有效缓解马尼拉的交通拥堵,中菲关系未来将更加美好。”

菲律宾财政部长卡洛斯·多明格斯多次谈及中国援建的桥梁,他表示:“这些项目表明中方理解及同情我们人民在实现真正具有活力及包容性经济之际所面对的挑战。”“两座桥梁的建设将有助于缓解地区交通堵塞情况。不仅如此,它象征着我们两国人民正在建立的友谊,两座桥梁的设计寓意中菲两国毗邻互助、比翼齐飞。”

中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大量使用当地人员,积极推行属地化建设,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在经营的同时,注重回馈当地社会,2004年菲律宾南部莱特省Leyte发生山体大滑坡,中国路桥公司及时派出大量机械设备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协助菲方救援,得到时任总统的接见和赞扬。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金远表示,两国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将加强协作、高质高效将项目建设成为中菲友好的标志性工程,让马尼拉百姓生活更加便利,让菲律宾民众体会到中菲合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益处,进一步深化推动两国的经贸合作和全方位睦邻友好。

“这两座大桥是菲律宾人民多年的梦想,马尼拉市区交通情况糟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跨帕西格河桥梁不够。中国政府援助我们修建这两座大桥,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让普通市民受益。”菲律宾公共工程与公路部联合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主管卡斯蒂略说道,中国拥有一流的造桥技术,中国的设计也别具特色,大桥将成为两国的友谊之桥。

“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中菲同为发展中国家,都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任。2016年10月两国关系实现转圜并取得积极进展,双边合作迅速展开。当前,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旅游、农业、减贫等领域合作大踏步前进。两国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菲贸易额513亿美元,同比增长8.5%,中国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据菲方统计,2017年全年,中国企业在菲协议投资3220万美元,同比增长15%,在菲签署各类工程承包合同额3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和13.5%。

双方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和菲律宾发展规划的潜力。中方正积极同菲方对接发展战略,参与菲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并已签署了《中菲经贸合作六年发展规划(2017-2022)》。双方正依据签署的协议加速实施有关项目,除了帕西格河桥项目,中国无偿援助资金支持的戒毒中心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中国建筑股份公司工程人员正在萨兰加尼省和南阿古桑省加紧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菲律宾现代、科学的戒毒中心。此外,优惠性质贷款支持的首批3个合作项目,赤口河灌溉项目、卡里瓦大坝项目和吕宋岛南部铁路项目积极推进。目前,双方已经确定第二批优先合作项目。记者接触到的当地媒体和市民都表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将推动菲律宾经济发展,也将菲中两国合作推上新阶段。

在菲律宾采访时,记者感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工厂全力运转、市场交易踊跃、银行业务众多,公路港口一派繁忙。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菲律宾将继续成为东盟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世行认为未来三年菲律宾将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预测2018-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6.7%、6.7%和6.5%。

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告诉本报记者,经济发展对电力等能源需求大增,商贸活动又产生大量物流,菲律宾落后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采访菲华商联总会主席多明戈(domingo,中文名字黄年荣)时,他指着窗外正在建设的大桥对记者说,菲律宾从中国的帮助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益处,当地的发展变化让人们认识到中国的投资和贷款对于菲律宾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经济的发展需要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中国帮助修建公路桥梁、水利设施和农业灌溉系统,将极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菲律宾是一个大有潜力的市场、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双方加强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责编:王欲然、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