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恐袭报道 法国媒体不帮极端分子扬名立万
自2015年1月《查理周刊》杂志社遭遇恐怖袭击以来,法国各地频频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2015年11月13日的巴黎、2016年7月14日的南部城市尼斯、7月26日北部城市鲁昂附近的一座教堂相继遭袭。
一次次流血见证了极端分子的残忍、反恐斗争形势的严峻、社会对立情绪的加剧和民众安全感的缺失。法国新闻媒体对不断发生的恐袭给予了高度关注。最初,它们只是报道袭击事件,组织专家分析反恐形势及法国政策得失,而最近,它们已开始对自身在反恐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反思。
7月20日,在法国尼斯,人们摆放鲜花、卡片和蜡烛,悼念恐袭遇难者。
【不充当帮凶】
7月27日,法国《世界报》、BFM新闻电视台、法国电视24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欧洲一台等多家法国媒体宣布,今后不再刊登制造恐怖袭击的极端分子照片或播放他们的画面。欧洲一台甚至宣布,不在报道中提及他们的全名,而只用首字母缩写代替。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给这些极端分子“露脸”或“出名”的机会。因为,制造轰动效应、成为所谓“圣战英雄”往往是这些人追求的目标。
为此,不少极端分子故意在犯罪现场留下自己的证件或可以追查到他们身份的“蛛丝马迹”。尼斯恐袭案凶手在屠杀前还在租来行凶的货车里自拍,鲁昂教堂恐袭案制造者竟然将杀人过程拍摄下来。
正如法国反恐问题专家、心理分析师费迪·本斯拉马所说,恐怖袭击的凶手原本大多是默默无闻之辈,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他们梦想“成功”和“荣耀”,希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为其他极端分子眼中的“英雄”。
本斯拉马认为,不能忽视“成名”对这些情绪不稳、精神彷徨的年轻人的吸引力,他们可以为获得震惊世界的“成就感”铤而走险、滥杀无辜。
法国一些媒体现在决定不再给极端分子满足这种畸形心理需求的机会,不再做客观上替恐怖组织宣传的帮凶,以免刺激更多极端分子去效仿。
《世界报》社长费诺利奥在一篇社论中说,该报决定不再刊登恐怖袭击凶手的照片,尤其是恐怖组织宣传材料中的照片,以免让他们死后“成名”。BFM新闻电视台编辑部主任贝鲁也表示,不想把极端分子摆在与恐袭受害者同等的位置,不想在他们滥杀无辜后还把他们生前微笑的照片拿来展示。
7月15日,在法国尼斯,人们在远处看着袭击事件现场的卡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